健康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知识 > 健康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常识

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在镰仓时代传入日本,形成日本独特的文化


作者:佚名       来源于:健康百科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介绍礼法之茶,在寺院中以茶待客的礼仪,表现为来客必上茶。客有不同的身份,茶也有高下之分。

 
 
传说宋朝文学大家苏轼有一次游莫干山,拜访一座寺院,住持见他衣着普通,便冷淡的指着木凳说了声坐,对小和尚说了声茶。几句寒暄之后住持见苏东坡谈吐不凡,学识渊博,就赶紧起身,将他领进客房,客气地说道请坐,同时吆喝小和尚泡茶。接下来,当住持得知眼前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又起身将苏轼领进方丈精含,很谦恭地说:“请上坐”,并且吩咐小和尚:“泡好茶。”苏轼游罢,住持请他留下墨宝。苏东坡一笑,提笔写了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住持一看,不觉脸上火辣辣的。这则传说生动地反应了当时某些寺院中按人的身份以茶相待的习俗,而且根据来客不同的身份,不仅奉茶的等级不同,饮茶的场所也不同。苏东坡妙笔点破了这点,回到了茶弹平等,一切以平常心相待,老赵州吃茶的本来风貌。
 
 
有人说,茶跟东方人的个性一样,代表着谦虚和清净,饮茶需要平定心绪,以求跟外界环境相契融合,达到清净无为的美好境界。这与禅所谓的生命升华与滓炼有着美好的联结,编著有禅门第一书《碧严录》的宋朝高僧圆悟克勤曾经写过一幅“茶禅一味”的墨迹,显现出茶跟禅的不可分离与互相映照。而这种将信仰与生活融合在一起的生命态度,即是一种东方美学。网仓天心在《茶之书》里也写道:“茶的原理并不止于一般的审美主义而已,它与宗教、伦理合而为一,体现了我们对天人合一的见解。寺院的礼法之茶,也随着中国的禅东渡,而在镰仓时代传入日本,不久遍及民间,并在室町末期形成茶道。据说最早从中国带回茶种,在日本寺院栽培茶树的是著有《吃茶养生记》的荣西禅师,而将中国溯茶方式带回日本的禅僧,是晚荣西半个世纪的大应国师。
 
 
十五世纪时,奈良称名寺的村田珠光,曾参禅于在大德寺挂单的日本禅宗重要人物一休宗纯,也就是传说中非常聪明的一体和尚。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并从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佛中,领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因而开创出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
 
 
草庵茶风在将军义政的推崇之下,迅速在京都普及。珠光提出“茶禅一味”或“茶禅一如”的概念。他主张茶人要摆脱物欲的纠缠,通过修行来领悟茶道的内在精神。之后,武野绍鸥继承了草庵茶风的茶道,将之发扬光大,而且还把和歌的理论加人茶道,用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素淡、典雅风格来型塑茶道,使得茶道蕴涵了日本的民族精神和趣味。
 
 
武野绍鸥的弟子千利体,则是真正将茶道提升成艺术的高僧。他曾说过:“喝茶无非点茶烧水,饮服耳。”夏天如何使茶室凉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温暖,炭要放得适当,利于烧水,茶要点得可口,这就是茶道的秘诀。他不拘泥于公认的名贵茶具,将生活用品随手括来作为茶道具。千利休常用日本的竹器代替高贵的金属器皿,几乎每一件他挑选出来的茶器具,不论是农家的水碗也好,裂了的竹子也好,反而都成了后世茶人珍爱的至宝。
 
 
千利体还大大简化了茶道的规定动作,将茶道回归到淡泊自然的最初。茶道的“四规七则”就是由他确定下来的。四规是“和”、“敬”、“清”、“寂”。“和”是环境与宾主之间的和谐和悦、和睦:“敬”是尊敬有礼仪;“清”是纯净、清洁;“寂”是凝神静气。七则是茶要浓淡适宜;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茶水的温度要随天气调适;插花要新鲜;准备时间要早些;不下雨也要准备雨具,要照顾好所有的客人,包括客人的客人。
 
 
利体留下了许多今人玩味的小故事,其一是茶道中所插的花的故事。据说,当时担任大将军丰臣秀吉茶头(茶道师范)的利休,院子里种满了牵牛花,一旦盛开,那真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秀吉于是命今利休准备茶会,好欣赏花开的景致,不料他到达利体家里时,却发现院子里所有的花都被利休剪掉了。丰臣秀吉大怒,气冲冲地进入茶室兴师问罪。一进茶室,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住了,原来利休在黯淡的壁灶花瓶里,插了一朵洁白的牵牛花,沾上了露水的牵牛花,生机无限,花的内在生命,得到充分的展现,这就是利休的禅心。
 




上一篇茶道与道教、佛教、儒家的关系

下一篇你不知道的“茶圣”,中国茶文化你知多少?日本茶道靠边站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