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知识 > 健康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常识

中华饮食文化:“茶禅一味”的佛家茶理


作者:佚名       来源于:健康百科

佛教在中国兴起以后,由于坐禅需要,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并为茶文化在中国和全世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其核心是“茶禅一味”的理念。

禅,梵语作“禅那”,意为坐禅、静虑。南天竺僧达摩,自称为南天竺禅第二十八祖,梁武帝时来中国。当时南朝佛教重义理,达摩在南朝难以立足,便到北方传播禅学,北方禅教逐渐发展起来。禅宗主张坐禅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意思就是,心里清静,没有烦恼,此心即佛。这种办法实际与道家打坐炼丹接近,也有利于养生;与儒家注重内心修养也接近,有利于净化自己的思想。

所谓“茶禅一味”,也是说茶道精神与禅学相通、相近。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与禅宗变通佛教戒规相适应。所以,僧人们不只饮茶止睡,而且通过饮茶意境的创造,把禅的哲学精神与茶结合起来。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求得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这与禅的思想是一致的。禅是中国化的佛教,主张“顿悟”,把事情都看淡些就是“大彻大悟”。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禅僧们在追求静悟方面执着得多,所以中国“茶道”二字首先由禅僧提出。这样,便把饮茶从技艺提高到精神的高度。

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优良传统。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所命名。其于茶之种植、采撷、焙制、煎泡、品之法,多有创造。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着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心心相印。茶禅文化之潜移默化,其增益于世道人心者多矣。

寺院崇尚饮茶、种茶的同时,将佛家清规、饮茶读经与佛学哲理和人生观念融为一体,“茶佛不分家”“茶禅一体”“茶禅一味”由此产生。茶与佛有相通之处,均在主体感受,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依山建寺,依寺种茶,早成古风。僧人戒五欲,既无“洞房花烛夜”之欣喜,也无“金榜题名时之春风得意,讲禅读经、饮茶品茗,便成了淡泊名利的僧人基本功课和主要嗜好。

僧侣敬神、坐禅、念经、会友终日离不开茶。禅宗茶道体现了井然、朴素、养性、修身、敛性的气氛,也糅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感情。禅宗茶道在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现在已向西方世界传播,对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努力。

中唐以后,文人的禅悦崇尚与僧人的诗悦崇尚,在共同生活习尚——品茗中寻到了交接点,诗客、僧家以茶为轴心,构成了三位一体,元稹所作的《一言至七言诗·茶》中即有“茶,慕诗客,爱僧家”的精当概括。

文人饮茶风尚的养成是从寺院开始的,饮茶活动与文学创作形成直接关系也是从寺院开始的,寺院这种特定的环境背景,使文人的诗歌创作染上了茶气和僧气。“茶禅一味”,佛家与茶结缘,不仅对丰富茶文化内涵、提高茶叶生产技术起到巨大的影响,而且,从佛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饮茶程序也成为中国茶文化史的源头活水。

“茶禅一味”,正是反映茶道与禅心的默契,其意在消除常人的妄想,即所谓“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不论过去与未来,或者相不相识,只要真心真意地以平常心在一起“吃茶”,就可感悟“茶禅一味”的高雅境界。




上一篇中国年轻人开始喝袋泡茶了

下一篇弘扬茶道文化,路劲东城社区邻里节茶艺培训深受居民喜爱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