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古时称“夏节”“夏至节”。
据《恪遵宪度》中记载,夏至有三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这一天,太阳抵达最北端,是北半球全年影子最短、白昼最长的一天,此后黑夜渐长、白昼渐短。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小暑结束,都属于夏至时节,在这段时间里,天气时而雨水充沛,时而阳光明媚,更是表示全国各地多地已正式进入“烧烤模式”。
夏至一阴生,夏至时节也是冬病夏治,调养身体的好时节。
调养好了,三伏天、下半年都能健健康康愉快地度过。
说到底,夏至过后,
该如何养护好阴阳二气呢?
《易经》里,总结得很言简意赅:“至日闭关”。
简言之,就是在这个阴阳交接的阶段,闭关静养,减少阳气的损耗,保护好阴气的萌芽,调整身体状态平衡,让身体更好度过节气交替带来的变化。
另外,在整个夏至时节,心气最为旺盛,同时也最易被损伤。
暑气易伤气,大量出汗,都是在损耗心气。
因此,在夏至时节,不建议激烈运动出汗,更建议静养,早晚散散步、做点不激烈的运动就好~
今天也给大家推荐一道适合在夏至时节喝的「补气汤水」,这一方子被记载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用材简单,可养心调肝、滋养阴液,充足心气。
甘麦大枣汤
食材: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0克
做法:
1.所有食材洗干净,准备约800毫升的水;
2.所有食材和水一起放入锅中,先小火慢慢熬,煮沸后煎至400毫升左右即可关火。
3.最后去掉渣,分几次饮汤,最后吃掉大枣。
也可以调整一下,煮成粥,全家老小都能喝~
甘麦大枣粥
糯米味甘、性温,补中气、健脾胃、止虚汗;甘草,入脾,温中补气;一家人都可以吃,又不伤胃~
食材:白糯米150克/小麦100克/红枣10个/甘草10g/食盐或红糖适量
做法:
1.所有食材洗净,红枣去核切丝;
2.所有食材放进锅中,加适量清水,先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熬煮至粘稠,调味即可。
夏至到三伏天之间
这3碗汤粥记得常喝!
懂养生的人,从夏至开始,就在为轻松度过三伏天做准备了。
“夏至三庚数头伏”,从夏至日开始到三伏天,气温持续升高,这段时间,也正是我们大补阳气的时候。
这段时间,建议适当吃些温性食物,煲汤、煮粥时也记得搭配一些温性食物和调料,
如:当归、大枣、茯苓、芡实、西洋参、龙眼、红枣,生姜、花椒等,从而起到补气益血、温补阳气的功效。
去暑又温补的吃法也有很多种,最日常的就是在家都能煮!
下面为您推荐3碗去暑又温补的汤粥,总有一款适合您~在夏至时节记得吃起来!
全能夏至神汤
食材:核桃仁20克/芡实10克/百合5克/无花果5个/薏米5克/莲子5克/去核大枣5颗/生姜2片/猪肉适量
做法:
1.猪肉洗净切成大块,锅中加水烧开,焯烫一下捞起备用;姜也洗净切成片备用。
2.所有其他材料过水洗一遍,锅中加入1200ml的水,猪肉、姜片跟其他全部材料一起放进锅内开煮。
3.用电饭煲选择“煲汤模式”煮上90分钟即可。
荷叶茯苓粥
食材: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荷叶先洗净,煎汤去渣;
2.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加白糖调味即可。
西洋参玉竹粥
食材:西洋参5克/玉竹10克/红枣10颗/米100克
做法:
1.所有食材洗净,红枣去核;
2.砂锅中加水煮滚,放入所有材料,小火熬煮约三十~四十分钟即可。
写在后面:
虽然三伏天还没到,但从夏至开始,不妨做好大补阳气的准备,以便更好对付三伏天。
盛夏酷暑,大家也要多注意,不可过多贪凉食冰,多喝点去暑温补的汤粥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