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食疗虽便捷
“谨医驭食”更科学
端午时节,蛇虫鼠蚁开始活跃,长辈们会用雄黄配酒以驱邪杀虫,菖蒲陈艾汤浴熏香以驱虫止痒;
夏季入伏,炎热湿闷,一碗绿豆汤能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或是来上一碗荷叶稀饭,更能祛暑除湿;
秋风渐起,我们喜欢制作冰糖雪梨汁或银耳汤,滋阴润肺;
严寒隆冬,更是少不了羊肉等肉质食材炖汤,胡椒、生姜是主要配料,起到温阳调味的作用。
……
中国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神农尝百草以兴药,分五谷以兴农,被华夏族人津津乐道了几千年。在没有农业和畜牧业的远古时代, 古人发现很多食物不仅能充饥果腹,还能够防病健身,治病解毒。随着民间经验的积累,伴随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验证,药膳食疗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习俗沿袭传承了下来。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药膳、食疗、养生等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药食同源”的说法更是让不少老百姓跃跃欲试。不少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药食同源”的药材都是安全的,毕竟它与葱姜蒜一般都是易得食材啊!
案例一
67岁的周老师是某大学退休教授,高血压、高血脂十多年了,一直规律用药,血压和血脂控制较理想,有轻微的脑缺血和梗塞灶。一次,周老师参加老同事的葬礼,听说过世的老同事也是几十年的高血压,因脑卒中意外病逝。回家后,周老师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连续几日上网查资料看医书,发现三七有活血化瘀止血的功效。于是,周老师隔三岔五地服用三七炖汤或口服三七粉。起初,没有任何不适,可是连续服用1个月后,周老师觉得身体不对劲了:以前平稳的血压不仅波动较大,还出现口苦口干、头昏、夜间易醒的状况,甚至以前通畅的大便也变得干燥难解。
提示:三七药性偏温,对于阴虚内热或实热证者属于禁忌,没有中医师的指导,千万不要自行服用!
案例二
27岁的罗女士是一名播音员,一次由于感冒,再加之工作原因,嗓子总是感觉不舒服。罗女士的妈妈心疼女儿,每天都给她泡菊花和胖大海喝,罗女士喝了药茶后,感觉嗓子轻松了不少,于是决定坚持喝,保养嗓子。但几个月后,原本青春阳光的罗女士却时常感觉神疲乏力,精神欠佳,说话有气无力,稍微进食生冷就胃痛不适,大夏天在空调房里也必须穿外套和长裤,从未被“大姨妈”折磨过的她也第一次体会到了痛经的感觉!
提示:菊花、胖大海都是味甘性寒之品,虽能清热,但因其药物的偏性明显,不能长期服用。
通过以上事例不难看出,药膳食疗的应用不合理,不仅影响养生效果,还会带来极大的健康隐患。一般来说,在选择药膳食疗方面,大家容易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类:
01
选择药膳前,无专业医师指导,不明确自身的中医体质分型和自身疾病的中医证型,未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导致辨证施膳这个重要环节缺失,最终选用了错误的药膳食材。
02
药膳烹饪方法欠妥。比如,像周老师这样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并不适合长期食用肉汤炖品类的菜肴,容易引起嘌呤和血脂异常。这不是养生保健,反而是增加疾病风险。
03
服用药膳时间过长,频率过高,导致用药安全性降低。药食同源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节制地食用或滥用中药。
因此,喜欢选择药食同源食材进行药膳食疗的朋友们,建议大家一定要以谨慎的态度征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材和方法食用,这样才能真正让我们传统的药膳食疗发挥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