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三宝”这个词是很常见的,隔三差五地,就能在媒体上看到:季节养生要吃“三宝”、快速致富要依靠“三宝”、美容养颜离不开“三宝”,等等……
而最著名的“三宝”,无疑就是上过春晚的“吉祥三宝”了。
那么,为什么各行各业都讲究个“三宝”呢?
其实,这各行各业的“三宝”,老祖宗都是和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三宝”最初的意思,是指佛教的三样宝贝:佛、法、僧。
佛教是由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的,而他创立的佛教理论(与实操方法)又被称为佛法,之后的这些追随佛祖和佛法的出家人就是僧人。
这三样东西,加在一起,就是佛教的“三宝”。
说得再通俗一些,古印度有个觉悟的圣人,悉达多·乔达摩,被大家尊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他想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在菩提树下觉悟了。在自己觉悟之后,他就开始找那些没觉悟的人,给大家伙儿讲道理。讲什么道理呢?就讲关于人生、关于宇宙,尤其是关于“苦”的各种道理。
释迦牟尼很牛,他讲的道理,听过的人都十分认同,很多人就选择皈依,出家追随他(当然也有一部分因为经济原因并未出家的)。
后来,佛陀涅槃(离开此世),僧团为了让他讲的道理能一直流传下去,就把释迦牟尼讲的道理搜集整理出来,同时,把他要求大家遵守的、那些修行的行为准则规范也搜集整理出来,这些就是佛法。
再后来,有些人看到、听到释迦牟尼讲的道理觉得很认同,也选择皈依而出家为僧;而有的僧人(或者在家修行的居士),对佛法进行发挥,写出论著,就成了(发展中的)佛法的一部分。
于是,在这样一个正循环之下,佛教的“三宝”逐渐发展壮大,佛、法、僧三位一体,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的——佛教。
再后来,佛教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地世俗化,而佛教的一些理论也被别的事物所吸收。
比如“三宝”,就被各行各业吸收,大家都觉得,四个太多、两个太少、三个刚刚好——所以,“三宝”就越来越流行,以至于各行各业都开始讲究起“三宝”来了。
可见,“三宝”由佛教的基本概念,演变成民间俗文化的一部分,正是佛教融入本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