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到2021年,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口罩就从东西方文化争执的焦点变成了生活必需品。出生并成长在北京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以前觉得戴口罩只是为了应对恶劣天气,现在戴口罩则是安全感的来源,“如果出门忘戴口罩,就会感到格格不入。”
同样的感慨还发生在韩国,“戴口罩对我来说是一件大事,”韩国首尔市民刘昇基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坦言。由于鼻炎,戴口罩曾让他感到难以呼吸。但过去一年多的经历让他逐渐习惯了戴口罩,他说,如果哪天出门忘记戴还会被别人盯着看,“感觉很尴尬”。
与亚洲国家对口罩的接受速度相比,一些欧美国家则略显迟钝。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13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西方世界几乎很少看到有人戴口罩出门,偶尔有几个来自亚洲国家的观光客戴着口罩走在街上还会引人侧目。
然而,随着疫情在全球肆虐,曾经“隔岸观火”的部分西方国家逐渐理解了“唇寒齿亡”的道理。在中国,从疫情一开始,各地就迅速推广普及勤洗手、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研究证实,佩戴口罩可显著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积极佩戴口罩甚至可以降低普通感冒的发生率。
口罩成为人类对抗新冠病毒的第一项“武器”,各国纷纷出台“口罩令”,强制要求民众在某些场合戴口罩。伦敦大学圣乔治医学院的卡灵顿博士表示,口罩能降低由于咳嗽或是打喷嚏所产生的“飞沫”感染风险,同时,也可以减少从手到嘴的传播感染。英国2016年所作的一次调查显示,人们每小时平均有意无意碰触脸部23次。
疫情暴发几个月后,中国在大方向上逐渐控制住了国内疫情形势。此后,很少再出现大面积暴发,而以零星散发的形式居多。与此同时,很多西方国家却陷入被动局面,不得不一次次发布“封城令”“宵禁令”等。显著的对比让西方国家认识到,中国的“口罩普及”是科学的。
相较于戴口罩等措施的防范性质,疫苗则是人类主动进攻病毒的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病毒大流行加速,人们对于控制疫情的决心也随之加速。疫苗被寄予厚望,成为人类对抗新冠病毒的第二项“武器”。
今年3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发布调查报告指出,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在14个国家开展的抽样调查显示,民众对新冠疫苗的接受度在一半以上国家呈上升趋势,多数国家受调查者对疫苗副作用的担忧呈下降趋势,总体上有近58%的受调查者表示愿意接种新冠疫苗。
截至目前,中国、印度、俄罗斯、英国和美国都已开发出新冠疫苗,还有些疫苗则是由跨国团队开发。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注射的各种疫苗总计超过3亿剂。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创历史纪录。
在中国,不少地方的居民都通过不同渠道完成了新冠疫苗的接种。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消息,截至3月14日,全国共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498万人次。目前,中国正在按照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接种,稳步提高新冠病毒疫苗人群覆盖率。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中国加入了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承诺首批提供1000万剂疫苗。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文称,从拉美到非洲,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寄希望于中国新冠疫苗。中国政府鼓励并支持企业向愿意购买中国疫苗的国家出口疫苗,同时向不富裕的国家援助疫苗。
在中国提供的疫苗运抵之时,包括巴基斯坦、赤道几内亚、塞尔维亚等多国领导人予以积极评价,对中国政府表示衷心感谢。此外,他们还坚决反对某些西方国家利用疫苗搞“地缘政治”的行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13日在接受本国电视台采访,被问及欧盟计划推出“疫苗护照”可能不会认可中国疫苗的问题时,以“糟糕”和“可耻”两个词作为回应。他还强调,“我将接种中国疫苗,特别是现在听说(欧盟)可能会作出这种决定之后。”
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正在世界各地铺开。有的国家忙着囤积疫苗,有的则在保障自身国民利益的同时,积极帮助其他国家。无论如何,疫苗已经成为人类遭遇新冠疫情后最为关注的“科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