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忧愤形象外的陆游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课文忧愤形象外的陆游


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作者:佚名

  我家乡有一道著名吃食叫做“甑糕”,上网查“甑”为何物时,偶尔看到陆游的这么一句诗:“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秋获歌》);还有一道吃食叫做“麦饭”,又偶尔看到陆游的这么一句:“芹羹与麦饭,日不废往还”(《东西家》)。这些让我觉得陆游是个有意思的人,也是个爱吃的人。后来为做一篇论文,有机会通读陆游诗集,更觉有趣:单看目录中的一个个诗题,好像就是一篇篇日记。如著名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有日期,有天气;有的还有事件和心情,如《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夜忽雨,喜而有作》。尤其他以“午饭”、“午寝”这些农夫村妇都有的生活场景为题,则相当接地气了。

  比起课本中那个嘱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愤陆游,这个闲适陆游的“人设”我们似乎有些陌生,但这也是诗人真实的一部分,更随和也更民间。

  陆游诗中所写日常生活,又可粗分两种,一种是他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出仕前以及屡次罢官还乡后的乡土生活;一种是他本身作为中产阶级文人所具有的士大夫生活,带有浓厚的书卷气。尽管沉浮宦海的陆游一直梦想着横刀立马为国立功,但历史最终给他的定位到底是个诗人。千古文人侠客梦,却终死于刀笔案牍,这该是他们的不幸,但放翁好就好在能不囿于此,始终热爱并细致观察生活,铁马冰河入梦的间隙,也能欣欣然“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生活在他的笔端活色生香地呈现,不至完全堕入沉重。

  比如他描写自己书斋景物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虽然林黛玉教香菱学诗时批评这句“浅近”,钱穆先生也说比起王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俗了些,但我觉得正是这份仔细的观察、老实的描写使它带有了人间烟火气和情趣,比起王诗的空、雅或许显得实、俗,但实得俗得极为可爱。夜雨山果云云尚带有诗人想象,但帘、香、砚、墨却正是实在的书斋之物,是读书人一想起读书或者常人一想起读书人都会想到的事物。想想看,在诗人享受“美睡宜人胜按摩”时,书房里发生了多少有趣的事情:或许是故意,或许是忘了,未卷的帘幕使香气无法逸出而久久不散,底部不平的古砚偷偷聚集起墨滴。

  谈及中国茶文化史往往离不开陆游的一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临安春雨初霁》),诗写于他淳熙十三年赴召入京时,游国恩先生解释说“集中反映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涯冷淡的心情”,但单就这句来说,一“闲”一“戏”,倒是极有闲情逸致。信手在短笺上涂歪歪斜斜的几笔,随心点的茶中浮起的泡沫细腻如乳(宋人饮茶用点茶法,即注沸水入茶盏,同时搅拌茶粉,茶汤表面变幻出图案谓之分茶,如今中国人已不这么喝茶),在这种随意自得的情调中,饮茶于陆游,与其说是生活艺术不如说是游戏,我们似乎都能感受到诗人看茶沫浮起时,那种孩子一样单纯的快乐。

  文人最要之事莫过读书。陆游读书诗极多,但很多不仅是书和阅读本身,而是与阅读环境、伴读之人、读书心情等生活情节结合在一起,有着极温润厚重的质感。“自怜未废诗书业,父子蓬窗共一灯”(《白发》)蕴含着家门同读的天伦之乐,而“屋角鸣禽呼不觉,手中书册堕无声”(《早凉熟睡》)则让我想起自己看书时不知不觉睡着而手中书册掉落的类似经历,不由莞尔。尤喜《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白发无情侵老境”太过残酷,但一句“青灯有味似儿时”让人心底柔软,一盏寂寞青灯是寒夜里给予读书人心灵温暖的慰藉,如同陪伴童年的儿时伙伴那样,说不出的亲切温存。最后却是以“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尽琼糜”作结,老老实实写自己看书至深夜肚子饿了,以山药为夜宵之珍馐的窃喜,这似乎与读书无关的事却令人忍俊不禁,我们不会去责怪陆游破坏了读书的严肃性,而会乐于发现忧国忧民的诗人也有如此普通日常的一面。

  对于陆游来说,即事写诗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当然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做到。坐船时逢上催眠的霏霏小雨,于是一觉睡到天黑,起来写首《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病好了出门信步走走,有乡邻们过来慰问,回去以后就写首《秋晚闲步,邻曲以予近尝卧病,皆欣然迎劳》——题目很长,简直等于一个小序,活脱就是事件回放,竟也不加精简。生活有什么波澜都会直接反映到诗上,诗的文本仿佛变成了一幅白描的画卷,诗人的生活就这么透过每个字展现在我们眼前。极喜欢《初冬杂题》:“风横云低雨脚斜,一枝柔橹莫咿哑。昏昏醉卧知何处,推起船篷忽到家。”雨天乘船而行,喝醉了的诗人在摇橹声中沉沉睡去,醒来一推船篷发现已经到家,让人有种由内而外的愉悦感。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是类似经历,但比起那种狂喜,陆诗显得内敛含蓄,且一个“家”字更使人倍感亲切。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河豚欲上”意义重估

下一篇:《三国演义》里的梅子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