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西岭雪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人故事 > 名人轶事 >

杜甫的“西岭雪图”


栏目: 名人轶事     |      作者:佚名

  去年,我因用“诗论”写了《以杜甫诗论浅析沈鹏书法的“别开异径”》,沈鹏先生评价道:“建春君以杜甫诗论诠析拙作,堪称独到,具有创造性思维。”有了这一经验,我又生发出以“画论”反过来赏析杜诗的想法。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因有“窗含”两字,令人觉得画面感很强,故我冠之画名“西岭雪图”。

  此“画框”内有山,以惯常思维推断,易得出结论:有雪定是冬山。然而杜诗首句“翠柳”两字,描写的却是初春之气象。从字面上观之,首句与第三句似乎矛盾。且看北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郭思父子《林泉高致》中对“冬山”的描述乃是“冬山惨淡而如睡”,与“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明媚相去甚远。

  也有人说,此是绝句之写作技法,按“起承转合”顺流而下,正好意味着冬季过渡到春季,属于倒置句。对持此类观点者,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上曾驳斥:“上兴下赋,意本一贯,注家以四景释之,浅矣。”

  诗人借“窗含”两字向外部世界展望,眼前的“翠柳”与“白雪”同时映入眼帘。噢,可是初春西岭之雪尚未消融之状?还是不对,老杜一句“千秋雪”,揭示此雪乃常年不化之雪。准确地说,西岭雪既是冬之山、春之山,亦是夏之山、秋之山,而此诗描写的确实是初春景象。

  王维《山水诀》画论尝云:“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老杜一个特定镜头,将西岭“千秋雪”之视觉空间、时间空间尽收“画框”之中。老杜是诗人,更像是一位中国山水画造型大师。“西岭雪图”,如此精妙之画面巧思,又似漫不经心而得之。

  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中还阐述过一幅中国山水画往往有“三远”景致:“高远”让人领略山峰之雄健,如临其境;“深远”让人感到山重水复,深邃莫测;“平远”则让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要达到“三远”艺术效果,就要打破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用仰视、俯视和平视等散点透视来描绘画中的景物。

  初春的草堂之外,翠柳依依,黄鹂鸣唱,映衬得周围更加宁静,是“平远”。天高云淡,白鹭成行自由飞翔,此为“高远”。上方主峰高山仰止,宽厚博大,显出深厚的凝重感;下方河流潺潺处停泊的船只在风浪中飘摇不定,又表现了较强的流动感,这难道不是“深远”?

  老杜借助“三远”全景式构图,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实虚变化、层次分明的山水画卷。实处“黄鹂”“翠柳”“白鹭”展现眼前;虚处群峰迭出的“千里雪”弥漫在轻岚薄雾之中。加之驶向东吴的船只飘渺在水汽烟霭之中,整个画面皴染有序,设色清润,墨以意境,看后让人陶醉。

  明丽的色彩组合, 给诗歌带来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也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老杜“西岭雪图”上用“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彰显出鲜明的立体感、节奏感和错落感,构成了一幅色彩典雅、明快的山水画卷。

  在诗歌中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周邦彦的“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玉楼春》),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江南好》)等等。老杜诗作中色彩使用频率极高,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二),“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等等。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

  “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是明人唐志契山水画论著《绘事微言·山水性情》之美学观点,强调画家的性情应与山水自然的个性、情调浑融契合,这样落笔才不致呆板。这种观点不仅对画家适用,对诗人更适用。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谓奇想;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谓哲思;老杜“窗含西岭千秋雪”描绘的则是绝美仙境。

  事实上,在“西岭雪图”这幅画意诗的背后,潜埋着老杜诗歌的主调:伤漂泊,盼回归。“两个黄鹂”与“一行白鹭”都象征着有家和团聚,与自己的孤独漂泊形成鲜明对比。从“千秋雪”的意象中可窥深意,暗示人世如故,战事不断。“门泊”一句所含的情感昭然若揭,“望归”之意凸显出来。“每依北斗望京华”,门外停泊的驶向东方的船,正是杜甫朝思暮想的归乡之舟啊。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张继《枫桥夜泊》理惑:月落乌啼是何时?

下一篇:苏轼的前身与后身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