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宋代士大夫生活(2)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人故事 > 名人轶事 >

欧阳修与宋代士大夫生活(2)


栏目: 名人轶事     |      作者:佚名

  欧阳修史学方面的代表作是《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新唐书》是欧阳修与宋祁、范镇、吕夏卿合撰的著作,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其书初成时呈宋仁宗审阅。仁宗觉得体例与文采均不尽相同,令欧阳修删改修饰。欧阳修说:“宋(祁)公于我为前辈,且人所见不同,岂可悉如已意?”最后没有修改。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说:“旧例修书止著高官一人名衔,欧公曰:‘宋公于我为先辈,且于此书用力久且深,何可没也。’遂于纪传备著之。宋公感其退逊。”这两件事说明欧阳修学术上的坚守和谦逊。《新五代史》是欧阳修所撰的一部私修正史,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提倡“春秋笔法”,将作者的意见贯穿于历史的叙述当中;二是设立类传,如《家人传》《死节传》《死事传》《唐六臣传》《义儿传》《伶官传》《宦者传》《杂传》等名目。每类传目,内寓特定涵义,用以贯彻作者的“褒贬”义例。欧阳修是大古文家,《新五代史》是一人所撰,故而文学才能在史学著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宋史·欧阳修传》记载:“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欧阳修的生活一直与金石学联系在一起,他在跋《唐孔子庙堂碑》时说:“余为童儿时,尝得此碑以学书,当时刻画完好。后二十余年复得斯本,则残缺如此。因感夫物之终敝,虽金石之坚不能自久,于是始欲集录前世之遗文而藏之。殆今盖十有八年,而得千卷,可谓富哉!”可以说欧阳修一生的生活,是与收集金石联系在一起的,故而《集古录》成为金石学开山之作。

  生活丰富多彩

  爱饮酒擅抚琴喜对弈

  欧阳修在《六一居士传》中说:“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他的政治生活是规则的,而他的日常生活则是艺术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称“有琴一张”,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他的《三琴记》说:“吾家三琴,其一传为张越琴,其一传为楼则琴,其一传为雷氏琴……其一金徽,其一石徽,其一玉徽。”三琴都是著名的古琴。“尤爱《小流水曲》。平生患难,南北奔驰,琴曲率皆废忘,独《流水》一曲,梦寝不忘,今老矣,犹时时能作之。其它不过数小调弄,足以自娱。”他的诗作有《江上弹琴》《弹琴效贾岛体》《赠无为李道士二首》,文有《三琴记》《试笔琴枕说》。在这些诗文当中,后人可以看出,琴之于欧阳修,不仅有养心功能,还有养生功能。

  欧阳修热衷于棋,其《刘秀才宅对弈》诗说:“六著比犀鸣博胜,百娇柘矢捧壶空。解衣对子欢何极,玉井移阴下翠桐。”这是欧阳修对弈的情景。欧阳修《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诗:“竹树日已滋,轩窗渐幽兴。人间与世远,鸟语知境静。春光霭欲布,山色寒尚映。独收万籁心,于此一枰竞。”这是开轩下棋的环境。有关弈棋欢乐之事,欧阳修还经常回忆,他在《集古录跋尾》卷九中说:“六人皆知名士也。时余在翰林,以孟飨致斋《唐书》局中,六人者相与饮弈欢然,终日而去。盖一时之盛集也。”这一段是回忆担任翰林学士时与吴奎、刘敞等六人相与饮弈的情况,盛集弈棋,为人生的一大乐趣。

  欧阳修与酒的关系最为密切,他自号“醉翁”,就是他将酒融入人生、融入生命的见证。他在《醉翁亭记》中说:“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是欧阳修与酒关系的夫子自道。他的作品中到处有酒,词作《渔家傲》:“酒阑莫遣笙歌放。此去青春都一饷。”《浪淘沙》:“花外倒金翘。饮散无憀。柔桑蔽日柳迷条。此地年时曾一醉,还是春朝。”酒盏、笙歌、青春都与酒相互连接在一起,通过酒而及时行乐,是欧阳修人生的重要部分。近年发现的欧阳修佚简96封中,有一封说:“前日饮酒殊欢,遂至过量,醉中不能相别,还家遽已颓然。小儿生六七岁者,未识乃翁醉,皆惊呼戏笑之。凌晨食肝生,颇觉当年情味犹在,但老不任酒力矣。”这是欧阳修记述酒与日常生活的生动文字,也因为爱酒之心,影响其性格,铸造成风格。因为与酒的关系,使得他在失意贬谪的时候,也能够保持心理的平衡。(胡可先)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曾巩在齐州

下一篇:袁枚:为诗名所掩的循吏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