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只是活自己性情的艺术家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人故事 > 名人轶事 >

常玉:只是活自己性情的艺术家


栏目: 名人轶事     |      作者:佚名

  常玉是个艺术家,可是他只是活自己性情的艺术家,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却缺乏现世生活的能力,文韬武略没有同时具备。又永远只照自己的艺术之眼描绘世界,既不参与任何艺术组织,又没有发起过任何艺术运动,绘画也不属于任何流派,可说之事,实在寥寥。

  在感觉上,常玉离我们是遥远的。从上世纪初到本世纪的此时此刻,不过百年有余,常玉已然伸手不可触及。并非是历史那么遥远,他的活生生的人不过刚与我们擦身而过,但比起他同时代的、与我们近之亲之的徐悲鸿,对他的陌生感是显然的。从时光与情感上感觉远,从艺术史的角度,也远。

  艺术史是迟醒的眼,它从一开始并不眷顾只为自己活的人,对不声不响的天才的接纳与发现,以及欣赏,总是姗姗来迟。

  好在常玉的艺术本身,那一番才情与惊艳,将他自己稳稳地立于艺术史中,好似一个喜欢藏猫猫的顽皮的人,要我们多待些时日,多有些耐心,多花些功夫寻找,才于陡然惊喜中,对他说:啊,常玉,你也在这里么?

  从出生上来说,常玉是非常幸运的。书香门第与富裕之家,奠定了他受培育、习书画的大好基础,不然哪里有条件奢谈艺术。

  上世纪之初的偏远之地、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南充顺庆,虽然是个小地方,却有川蜀之地特有的富庶气质与人文底蕴。

  常玉的父亲常书舫是个深爱书画的人,在乡绅中比较有远见卓识,对子女的培养极为上心,供玉食,教修养。家和万事兴,见识定素养,儿女辈中果然教出了几个会经商、懂治学的好才子。只是常玉的天性,既不同于商业头脑发达的大哥常俊民,也不同于富有治学头脑的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二哥常必诚,率真活泼有余,严谨自律不足。他自小偏爱艺术,对线条与色彩敏感异常,总跟在父亲身后写写画画,不多时就显露过人的艺术天赋,令父亲大喜过望。

  待常玉年岁稍长,父亲便厚礼请来清末民国的蜀中大儒赵熙(1877-1938年),亲授常玉诗文与书画。无怪乎,无论常玉离开中国多少年,无论他多么深谙西方现代艺术,其绘画笔触里,总是闪耀着一股清秀的人文气,东方意味浓郁。

  从9岁长到14岁,常玉在才情冠绝一时的赵熙先生身旁,专心习修了五年书法与绘画。

  耳濡目染来的秀逸,那可是根子上的。14岁少年初成,书法笔力渐长,绘画有了根基,可以送出家门见更大的世面了,常玉便被送到千里之外的上海美术学校就读。

  老派的中国人民,多自发地重视儿孙辈骨子里才学与气质的培养,比较昌盛的家族,较之于普通人家,更讲究修身治学。受教育的钱从来不是问题。长兄常俊民在家族里可谓一派兄长风范,精于经商而现代意识开阔,引进日本机器与设备办工厂,开出四川最大的丝织厂,挣得家业庞大。对手足之情的弟兄们也竭尽仁爱,想读书的供读书,想出国的送出国,想画画的就画画。要说后来的常玉有公子哥儿的作派,不知金钱可贵可爱,不懂专心追求经营自己的艺术,也是家里一路养出来的不入世,天生的性情,半点改不得。读美术学校之前,常玉的绘画已是相当不错,书法甚至比绘画更好,以至于他觉得不用在美术学校呆许久。美校读书一年,常玉便去日本看望二哥常必诚。那时他的二哥早已从早稻田大学毕业,正在日本经营丝绸生意。在日本也仅一年,二哥回国办厂,离不开亲人的常玉也就随之回来,在二哥上海新开的牙刷厂里发挥所长,为产品作广告与包装设计。虽然只在日本稍作停留,于上海读书做事的时间也不长,可聪敏的常玉,对于东方艺术的见闻,又自然更多一层心得,为他日后独树一帜的绘画艺术,打下血脉与骨髓里的基础。

  当然,那时的常玉还只算懵懂青年,对于这类经历与环境的滋养,在智力与情感上均不能心领神会。这恰是艺术在潜意识中对一个人产生的妙处。生命最初领略到的好,乍见不能识,初受不能悟,要有了人生岁月的一步步往前,一寸寸的磨砺,从前的好,方慢慢烘托显露一个人的底气,生出他的新气象。他的慈父与仁兄,他的深爱他的整个家,给了他多大的底气啊。1920年,20岁的常玉正式赴法留学。出国留学,于上世纪之初的中国,是新派的人要做的新事。像常玉这种充满浪漫艺术气质、有殷实家底又领受过艺术新风尚的人,出国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又有同时代的青年才俊徐悲鸿与蒋碧微在巴黎接应,去往法国的通途无一丝忧虑。何况那个时候的巴黎,汇集多少后来群星灿烂的中国现代艺术家!林凤眠、潘玉良、庞薰琹、张道藩、刘海粟、王济远、张光宇、汪亚尘……都是最早留学海外的学生,这当中的大多数人,与到巴黎“勤工俭学”的常玉,极其稔熟,一帮人时不时搭帮生活,煮饭吃饭,亲密无间。与此同时,文学界与学界的徐志摩、邵洵美、谢寿康、刘纪文等,也与常玉过从甚密。彼时世界艺术之都的巴黎,艺术流派林立,不仅汇集东方艺术家群体,后来享誉世界的一些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大师如法国野兽派创始人之一的马蒂斯、立体主义创始人之一的勃拉克、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毕加索、瑞士雕塑大师贾科梅蒂、日本大画家藤田嗣治……与常玉也有往来,他们对于常玉的艺术思想与眼界的拓展,实是大有裨益。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

下一篇:董仲舒与“留董里”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