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知识 > 教育观察 >

疫情之下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栏目: 教育观察     |      作者:佚名

疫情之下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学校可以选择合适的网络平台,及时有效进行沟通。

  选自《面对疫情,教育何为?》

  今年的寒假很特别,因为疫情,我家“熊孩子”已经宅家超过一个月了;因为疫情,“熊孩子”已经“云开学”两周了。周一到周五,通过“e学堂”跟着老师们学习、锻炼,自己再写写作业、看看电视、读读书,过着“卧室—书房—餐厅—卫生间”四点一线的简单生活,似乎也忙得不亦乐乎。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想,疫情之下,除了教育“熊孩子”做好自我防护、远离病毒外,还可以教给他些什么?又应该用什么方式让他充分理解?我丝毫没有头绪。

  当我正沉浸在“教育无能”的沮丧中时,读到了《面对疫情,教育何为?》的免费网络版,恰好回答了我的种种疑惑。

  作为一名学生家长、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从书中的字里行间能感觉得到,参与撰写的20位作者长期关注教育领域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形成了自身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正是因为他们的深厚积累,在短短时间内写成这样一本既凝结着教育智慧、又汇聚着实践经验的及时之作。

  编者对疫情阴霾之下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该书主编之一朱永新在《序言》中说:“我觉得仅仅关注这些(网络教学)还远远不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这个时期更重要的是坚守教育的根本,反思教育的目的。”朱永新先生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新教育实验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改革实践,倡导通过“十大行动”来“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面对疫情,教育何为?》与新教育实验一贯的主张和思想一脉相承。

  基于主编的教育理念,该书的内容设计别具匠心,展现出来的文本涵盖了《生命无价:从这场疫情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勿焦勿惧:疫情下教师如何保持良好心态?》《网络教育:疫情下如何使用线上教育资源》《奠基生命:学校如何补上生命教育这堂课?》等20个主题,能够解决教师、家长当下的诸多困惑。

  这本书篇幅不长,只有170余页。书中的20个主题中一共设置了40个不同的情境,在对这些情境进行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最终给出了详细的解决策略与建议,对改进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非常强烈的指导意义。书中的40个情境都是当前在疫情防控时期工作中与生活中存在的案例。比如有个情境是这样:学生在家学习时,学习意愿很强烈,但始终感到学习效率不高,看起来一天在书桌前坐了8个小时,但事实上真正投入到学习之中的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这不就是我家“熊孩子”的状态吗?感觉一整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学习,但真正学到的内容极为有限。文中其他的案例也基本如此,都是直面真实的鲜活案例。读者能够很轻易地在这些案例中找到共鸣,进而用书中的建议来指导教育实践。“教育不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本书还是一本面向大众的读本。虽然出版社策划本书的初衷是编辑一本面向教师的心理防护手册,以教师为主要读者群体。但很明显,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面对疫情,教育何为?》展现了更多可能。不仅仅教师要读一读这本书,我建议家长甚至是我们的孩子都要读一读这本书,读后一定能从这本书中获得许多的收获和成长。

  这是一本写给教师的书,那为什么家长和孩子也可以读?因为这也是一本来源于生活的书。“用好这些课堂(生活本身)不仅能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对老师和父母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进步和成长。”作为一名家长,读了这本小书,也许我就不会生硬而简单地和“熊孩子”讲疫情之下的那些生活道理了。我就可以按照书中的内容,充分利用书中提供的17个“供学生讨论的问题举例”、补充的6个“供学生讨论的案例”,在家里和孩子开一次生动的“班会”,让孩子逐渐明白福祸相依的生命观、命运与共的自然观、幸福完整的自然观、天道酬勤的行动观。家庭教育如果能这样做,那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读了这本书,我也能更加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停课不停学”后,我家“熊孩子”的语文老师,没有通过网络平台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每天晚上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同学们一起诵读经典。老师特别强调,一定要读原著,而不是读青少年版或者改编版。第一周读的是《海底两万里》,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感受自然的美妙和科学的神奇,还让孩子们边读边在世界地图上标注航行路线。第二周开始,老师又带着孩子们开始诵读《西游记》。孩子才四年级,能读得懂这些作品吗?我有点不理解。读了《以毒攻毒:疫情下如何用经典疗愈身心?》这一章,我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文中说:“‘经典排毒法’不仅治标,更治本,其要义就是让老师们通过经典、开阔视野,提升格局,真正体悟经典所蕴含的智慧与境界。”其实,对家长和孩子何尝不是如此?难得有这么长一段时间能够专心阅读、品味经典,更有敬业的老师带着一页一页“啃”读,何乐而不为呢?我想起了武汉方舱医院病床上看书的那位“清流哥”,宁静而淡定。也许,这就是读书的力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无论你是教师,抑或是家长、学生,大家在疫情之下的种种教育困顿也许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变得豁然开朗。好在出版社非常给力,推出了免费网络版,让所有人都能够通过网络平台阅读到这本书。

  疫情期间,这么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引领、帮助困守在家中的校长、教师、父母和孩子”,其实也在重新构建我们的教育。

  (作者:张锦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鼎石学校:微信,我们想要做什么样的传播?

    下一篇:“硬核武装”!从疫情应对看贵州加速发展教育信息化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