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旦(右)与团队成员在田间查看晚稻秧苗长势。 受访者供图 丁旦在检查水稻高速插秧机的插针状况,确保早稻机插秧环节能够正常高效工作。 受访者供图
若是时间回到6年前,村里人在田间地头见到丁旦,常会嘀咕几句:“就是这个娃,出去留学一趟之后还是回来种地,也不知他咋想的!”这样的话丁旦听过不少,但没往心里去。“那时连母亲都不支持我的选择,何谈能让父老乡亲们理解呢?”丁旦对本报记者说。
可如今,这样的闲话再也没有了。返乡创业以来,丁旦推动水稻机械化种植、推出“田管家”,带领更多乡亲走上了致富路。
9月,丁旦荣获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称号。这位海归“新农人”,正在广袤的家乡土地上,实现自己最初“种好粮”的梦想。
留英硕士返乡“务农”
2016年,硕士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丁旦打定主意,回国后要返回家乡江西高安发展,帮父母做好“高安大米”品牌。
“你学的是消费者市场学,也不愁在大城市找到工作,为什么非要再来做这利薄又辛苦的农业啊?”母亲王秀萍有过不解,但拗不过儿子早已下了决心,就答应让他做做看。但母亲有一个前提:儿子必须先去大城市求职,在那里的现代企业工作几年后,再回到家乡。“直接回来继续做农业,就又要延续以前的旧观念、老做法。去外面闯荡历练能增长见识,得去看看人家现代化的公司是如何经营的。”王秀萍有自己的考虑。
丁旦来到上海,在一家大型广告传媒公司上班,为大企业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划方案。这份工作让他有机会接触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也为日后自己面向细分市场推出更多不同类型的产品积累了经验。2017年底,丁旦完成了与母亲“在外工作历练两年”的约定,回到高安市石脑镇。那时,心心念念的家乡田野让这个充满干劲的90后非常兴奋。
然而,没多久,现实便泼来一盆盆冷水。头一年天气不好,丁旦又缺乏经验,种粮没怎么挣钱;过了一年,丁旦从村民手里流转了不少土地,准备做订单农业,全部用于种粮,结果下半年又遭旱情……
丁旦意识到,自己将事情想简单了。即使在科技发展已改变农业“看天吃饭”的今天,投身农业领域创业仍旧要做好风险大、收益低的准备。光有热爱和情怀还远远不够,更需要懂农业、懂技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要做,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科技种田栽下“致富稻”
“现代农业必定是高效农业,离不开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丁旦坚信不疑。
2019年,他在基地里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玻璃大棚、2300平方米的联栋温室大棚,引进了一条全自动化播种流水线,通过育秧栽培模式来统一进行催芽、育秧、播种。与此同时,他还购入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收割机等数十台设备,推动基地内的水稻种植、收割走向机械化。
此前,当地并没有太多农业现代化的操作经验可供丁旦借鉴,要靠他带着团队边摸索边探索。
以大棚育秧为例,受温度浮动变化的影响,生长速度很难准确把控。白天还没有种子露尖,晚上秧苗就忽然露出了头。“此时,堆叠在一起的秧盘必须铺开,不然秧苗会被压坏,影响长势。”丁旦说。
2020年,丁旦在他领办的合作社中引入无人机播种,用于早稻种植。而到今年,公司无人植保机作业面积已占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机插秧比例也比去年提升10%。应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农业收益。
想要做好农业,也离不开专业化的技术团队。丁旦四处奔走揽才,组建起了一支能拼能闯的青年团队。有了得力干将,丁旦“种好粮”的劲头更足了。他在种植富硒水稻时引入智慧农业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系统溯源,了解水稻种植的全过程。此外,得益于智慧系统,农民工作的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可以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水稻也更加绿色、健康。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印度女孩画笔下的中国情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