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师与儿童文学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文学大师与儿童文学


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作者:佚名

  沈从文、巴金、老舍创作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幸运,也是中国儿童文学进入发展期的标志之一。他们如何结缘儿童文学? 如何看待儿童文学? 他们创作儿童文学成功吗?

  1922年,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出版。沈从文在这部作品启发下,想写中国的阿丽思,“给我的妹妹看”(沈从文语)。1928年,沈从文在新月书店出版了《阿丽思中国游记》。这部作品文体介于童话和小说之间,长期以来不被视作儿童文学。沈从文的初衷是写给孩子看,试图通过阿丽思和兔子傩喜在中国都市和农村的经历,把中国的众生相,包括上流社会的奢侈腐化、底层人民的饥寒交迫等暴露给读者。越写到后面,作品越不像一部童话。这部作品,沈从文自认为是“失败的创作”,在《阿丽思中国游记》后序中坦诚道:

  我把到中国来的约翰·傩喜先生写成一种并不能逗小孩子发笑的人物,而阿丽思小姐的天真,在我笔下也失去了不少。这个坏处给我发现时,我几乎不敢再写下去。我不能把深一点的社会沉痛情形,融化到一种纯天真滑稽里,成为全无渣滓的东西,讽刺露骨乃所以成其为浅薄,我是当真想过另外起头来补救的。……在本书里,思想方面既已无办法,要补救这个失败,若能在文字的处理上风趣上好好设法,当然也可以成为一种大孩子的读物。可惜是这点希望又归于失败。蕴藉近于天才,美丽是力,这大致是关乎所谓学力了。我没有读过什么书,不是不求它好,是求也只有这样成绩,真自愧得很。

  自承“失败的创作”,曾想“另外起头来补救”,也就是改为大孩子的读物,甚至是成人读物,然而最后又归之于失败。所有的难点正在于沈从文所指出的“把深一点的社会沉痛情形,融化到一种纯天真滑稽里”,这是儿童文学创作的普遍难题,也就是处理好“儿童的”与“文学的”二者关系。可见儿童文学创作的门槛很高。

  巴金对儿童文学介入得要比沈从文深一些。

  1929年2月,巴金在《读〈木偶奇遇记〉》中说:“不满意本书之带有很浓的教训主义色彩(我以为童话不应该带有教训主义色彩的)……”明确指出了自己的儿童文学观:“童话不应该带有教训主义色彩。”

  1931年夏,巴金创作小说《雾》。《雾》的主人公周如水是一位留日的童话作家,他说:

  我以为童话便是从童心出发以童心为对象而写作的一种艺术。这童心记得有人说过共有七个本质,就是:真实性,同情心,惊异力,求职心,爱美心,正义心。我一位这话并不错。这几种性质儿童具有得最完全,而且也表现得极强烈。童心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有这几种性质存在的缘故。因此我便主张童话不仅是写给儿童读的,同时还是写给成人读的,而且成人更应该读,因为这可以使他们回复到童心。童心生活的回复,便是新时代的萌芽。

  且不论巴金是否借主人公之口表达自己的儿童文学观,也不论巴金是否赞同主人公的儿童文学观,单从周如水介绍他的儿童文学观看,巴金肯定已经对儿童文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不然他不能为主人公说出这一段“童心论”。

  1932年8月,巴金出版中篇小说《海的梦》,1936年再版时,巴金添了一个副题“给一个女孩的童话”。这是巴金第一篇略带童话色彩的作品。在一次给朋友的信中谈论《海的梦》时候,巴金说“童话就是‘莫须有’的故事”,抓住了童话重在想象的本质。巴金真正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始于1934年12月,当时他读了鲁迅翻译的森鸥外的《沉默之塔》,又想起爱罗先珂童话《为跌下而造的塔》,于是受到启发而创作了第一篇童话《长生塔》。1935年冬,巴金创作了《长生塔》的姊妹篇《塔的秘密》。1936年秋,巴金创作了《隐身珠》,这是根据四川关于孽龙的民间故事改写的,发表时标明为“长生塔之三”。1936年冬,创作了《能言树》。1937年,这四篇童话结集为童话集《长生塔》印行。

  巴金在《关于〈长生塔〉》中说:

  我的《长生塔》就是从爱罗先珂的两座宝塔来的。不过爱罗先珂的塔是两个互相仇恨的阔少爷和阔小姐花钱建筑的,为了夸耀彼此的富裕,为了压倒对方,为了谋取个人的幸福,而结果两个人同时从宝塔上跌了下来,跌死了。我的童话里的长生塔是皇帝征用民工修建的,他梦想长生,可是塔刚刚修成,他登上最高一级,整座塔就崩塌下来……沙上建筑的楼台从来是立不稳的。……说实话,我是爱罗先珂的童话的爱读者。……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人类爱”的思想一半、甚至大半都是从他那里来的。我的四篇童话中至少有三篇是在爱罗先珂的影响下面写出来的。……今天的孩子的确不容易看懂我这四个短篇,它们既非童话,也不能说是“梦话”,它们不过是用“童话”的形式写出来的短篇小说。我的朋友用看安徒生童话的眼光看它们,当然不顺眼。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满城楼观玉阑干 小雪晴时不共寒

下一篇:《聊斋志异》手稿是怎样被发现和保护的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