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是“寄内”之诗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夜雨寄北》是“寄内”之诗


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作者:佚名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结构回环,语言浅近。初读之下,貌似声情毕现。可是,一旦追问诗中所述是妻情还是友情?诗的情境顷刻就像“巴山夜雨”那样混沌幽暗了。即使启用现有阐释的诸多方案,也未能雨霁云消。读诗者与解诗者也许很少设想:这是一件在当时就可能无法寄出,甚至也不必寄出,因而永远无法寄达的私密记录。因为诗人主观上,根本不乐意公开标明这位北方收件人是女是男,是妻是友。诗人一生有太多的私密,如另诗《锦瑟》所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既要将生命中已然发生的事实与情感,及时书写以抵抗失忆,利于此后不时将生命的甘苦反复咀嚼,又要对那些不了解他的生命历程、不熟悉他的情感波澜的陌生读者或解诗达人,实施程度不同的保密和拒探,所以他刻意营建了一幢幢在情景设计上幻影重重、在语言表达上说而不明的诗体建筑。“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透过语言表象,《夜雨寄北》就是一座外观精致奇巧,内构幽微繁复,很难登堂观赏的私家小墅。本文拟在学界似乎前路不通,或自以为探得骊珠,实则只是接收到某种幻影的基础上,尝试避开“地面”险阻,改以“空降”直达,一探诗中的深深庭院。同时与现有解读妻情友情之见的美中不足略作商讨。

  诗题与诗情的疑惑与角力

  此诗有两个题目:《夜雨寄北》和《夜雨寄内》。回顾相关考证,高度集中在两个节点用力:诗题“寄北”和“寄内”,哪一个真实体现了诗人的宦游轨迹?哪一个更加符合全诗情感?第一问目前可以说已经接近解决。学界几乎一致选择《夜雨寄北》,再附带说明南宋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作“寄内”,或者简述“一作‘寄内’”。理由包括两点:1.寄北可以包藏寄妻与寄友,因为李商隐的新家在长安,老家在河南,即使此诗是寄给李妻王氏的,寄北也是大方向无误的正确表达。2.根据“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时空坐标,以及学术界公认值得信赖的考证成果,迅速查明李商隐身处巴山的具体时间,再根据此时李商隐的妻子是否在世,作出是寄北(含寄妻、寄友)还是寄内(仅寄妻)的理解。第二问非常棘手,因为在目前的信息解码状态下,很难判定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妻情还是友情。

  《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4日第13版载王树森《〈夜雨寄北〉为寄友的一条内证》说:“此诗自有支持题为‘寄北’(即寄友)而非‘寄内’之内证,这就是‘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中的‘西窗’。”“今通检清编《全唐诗》,‘西窗’一词共出现二十三次,不计商隐此诗,至少有十九例明确显示相关作品乃作于客居状态或描写待客活动。”王文存在两大不足:一是对全诗“中心枢纽”的理解出现偏误,因为成为此诗寄妻或寄友的区隔屏障,不是“西窗”而是“共剪”。试问:在没有客人留宿的居家常态里,主人尤其是主人夫妻能不能正常使用西窗的空间?二是王文隐去了“相反证据”。且看白居易的《对琴酒》:“西窗明且暖,晚坐卷书帷。”没有客人,主人独坐西窗,面对琴酒。再看前蜀尹鹗的《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银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词中只有月下西窗的寒夜幽梦、枕前伤情和红烛半条。这对理解《夜雨寄北》相当重要,义山诗3次出现“红烛”。不难判断,西窗也是放置琴书,安放睡榻,主人随时可以利用的书房兼卧室。王文中指出“‘西窗’在古代专指客房、客厅”,专指云云绝非事实。如说兼指则无大碍。如果房间多、房间大,则东南西北窗皆可开设,主人根据季节、天气和需要选择使用。白居易《夏日》云:“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王文判断:“如果《夜雨寄北》写的是怀妻,哪怕是怀念其长安故居之类的内容,那么第三句中出现的就应是‘东窗’,而绝非‘西窗’。”但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李商隐曾经以《蝉》自喻:“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哪能要求李商隐住着既有东窗也有西窗的多间房呢?李商隐的悼亡诗《房中曲》就说西窗有孩子们的卧榻:“娇郎痴若云(云彩),抱日西帘(西窗)晓。”王文又说:“诗的内容也只能是诗人在巴山夜雨之时,悬想他日北返,造访长安友人……受到友人在‘西窗’款待,宾主相得、长夜晤谈……对该诗作‘寄内’理解,是不能成立的。”只能是云云,殊觉不妥。更加不容易接受的是:无法脑补两位宾主如何“共剪西窗烛”。至于马茂元教授的《唐诗选》解作“在西窗下深夜共谈”,已经远离共剪情景,属于意解而非直解了,此处不展开。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封神演义》背后的真实历史

下一篇:谈谈《永乐大典》的复原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