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宫铜镜看古人如何造镜子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从故宫铜镜看古人如何造镜子


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作者:佚名

  古往今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镜子由于具有映像功能,因而成为人们修饰仪貌的重要生活用具。在古代,镜子主要由铜铸造而成。我国铜镜铸造历史悠久,可溯源至距今约4000年的齐家文化时期。故宫博物院藏铜镜数千面,为战国至晚清的各个历史时期铸造。其形状多为圆形,还包括菱形、方形、葵花形等形式。这些铜镜的正面用于映像,背面多做丰富多彩纹饰及铭文,内容或为图腾信仰,或为吉祥文字,或为神话故事,或为楼台亭阁等。这些铜镜的铸造,历经制作镜范、浇筑原料、打磨镜面等工序,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代科学智慧。

  镜范是铸造铜镜的模型,由泥制成,也称为泥范,包括镜面范和镜背范。泥范主要由黏土和细砂构成。其科学性在于:材料透气性及热稳定性较好;黏土易于成型,可获得精美复杂的纹饰;细砂有利于防止泥范的变形。另外,泥范中还有掺入稻壳灰的做法,可提高泥范的冲型能力。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撰的《天工开物》卷八之“镜”载有“凡铸镜,模用灰沙”。此处“灰”是指稻壳灰,“沙”是指细砂。镜范制成后需要缓慢阴干,然后入窑焙烧至920摄氏度左右。阴干有利于防止镜范开裂或变形,焙烧则可使其中的碳酸盐分解。另镜范多为侧立状,浇口上小下大,有利于金属液的充分注入;浇口、冒口的边缘与镜边缘相交处较薄,便于铸后清理。此外,镜面范有略凹进的弧度,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平面镜虽然可保人像在镜中不失真,但是显示的范围有限。而当镜面略有凸起弧度(类似于球面镜),则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不过于失真的人像。

  当铜镜的颜色偏白时,有利于显示清晰的人物像。而当铜镜的硬度较高时,则有利于对其进行打磨。要使铜镜偏白且具有一定硬度,可适当增加铜镜中的含锡量。清代科学家郑复光所撰《镜镜詅痴》卷之一“镜资”载有“铜色本黄,杂锡则青,青近白,故宜于镜”,意思是指铜本来是黄色,掺了锡后就会变成青色,而青色与白色接近,因而适合做镜子。另秦国相邦吕不韦等人所撰《吕氏春秋》卷二十五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即铜锡合金(即青铜)比铜或锡硬度均要大。

  锡颜色银白,质柔软,一般多以锡石形式存在于花岗岩里。锡的熔点较低,约为231摄氏度,提炼方便。在古代,工匠们把锡石和木炭混合在一起加热,锡达到熔化的温度时,就会从锡石中还原析出。锡的优点在于,材质柔软,易被加工成不同形状。由于锡的熔点较低,容易和铜或其他金属形成合金并覆盖在器物表面。锡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化学性质较稳定,耐氧化且不易变色,因而可镀在铜镜的表面,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我国古代的铜镜制作中,都掺有锡。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论著《考工记》卷上之“攻金之工”载有“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在这里,“金”指铜,“鉴”指铜镜,“燧”指凹面镜,“齐”指配合比。该书认为,制作铜镜之类的器物时,铜与锡的配合比为2∶1,即锡的含量为33.3%,这样制作的铜镜呈现灰白色,且坚固耐用。

  铜镜铸造完成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均需要打磨光亮,才能达到光洁照人的效果。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卷十九“修务”载有“明镜之始下型,朦然未见形容,及其粉以玄锡,摩以白旃,鬓眉微毫可得而察”。这说明镜子刚铸造完时,需要磨光,否则很难显示清晰的人像。同时,“玄锡”是磨镜药,将其涂在铜镜表面反复摩擦,再用白毡擦拭后,可显示出清晰的人像。有学者认为,“玄锡”是水银。明朝官员刘基所撰《多能鄙事》卷五则对磨镜药的成分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白矾六钱,水银一钱,白铁(锡)一钱,鹿角灰一钱。”磨镜药配制的具体做法是:先用水银将砂子、锡细磨如泥,然后洗净,再加入鹿角灰及白矾,研磨极细后方可使用。其中,水银主要起反光作用,白矾主要起去污(锈)作用,锡可增亮,鹿角灰有利于镜面的平滑。科学研究表明,上述混合物用毛毡在铜镜表面反复擦拭后,可对铜镜加以抛光,并在表面形成富锡层,使得铜镜呈现白亮如银的效果。

  由上可知,故宫藏铜镜不仅包含了我国古代浓厚的文化艺术信息,还是我国古代光学、物理、化学、材料加工等多种学科综合运用的体现,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和科学价值。

  作者:周乾 (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来源:中国网-科技日报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宋朝何时开始“重文轻武”

    下一篇:“残星数点晚唐诗”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