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踏春去,古人喝馄饨“遛花”(2)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浪漫踏春去,古人喝馄饨“遛花”(2)


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作者:佚名

  侯印国说,春日三月水边的祓禊,逐渐成为“上巳”节。选择在三月上旬的巳日,汉代以后固定在三月三日,魏晋以后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流觞曲水”。在春游宴会中,把酒杯放在弯弯曲曲的水中顺水漂流,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喝酒。

  侯印国还提及,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修禊集会,参与者包括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法师等四十一人。大家临流赋诗,再由王羲之写成序文,便是《兰亭集序》。这篇序文内容本就高妙,书法更为后世所重,唐代以后,人们便视其为“天下第一行书”。

  南北朝到唐代,三月春游也是士女们一年中最重要的游乐活动,白居易六十五岁写诗,表示年纪大了更要好好春游,“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但论唐代最有名的春游,莫过于杨贵妃姐妹。

  杜甫《丽人行》开篇便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城南曲江,长安士女都来游玩踏青,其中有几位正是后妃的亲戚,尤其是虢国和秦国二位夫人。这些夫人游春,气势自然不同,她们的修禊盛筵上,“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驼峰、白鳞鱼之类的珍品佳肴一一在列,但夫人们也懒得动筷子,让厨师白忙活一场。杜甫的诗其实是在讽刺杨氏的骄纵,“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正是天宝十一年(752年),杨贵妃三姐虢国夫人、八姐秦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

  市民忙“探春”,

  有人斗花还有人“遛花”

  唐代中期,上巳、清明、寒食这几个时间接近的节日逐渐融合。也是从唐代开始,人们也不再等到三月暮春才开始春游,正月十五观灯结束,便迎来了早春的郊游,称之为“探春”。唐代孟郊《长安早春》诗:“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到了三月初,自然又是一番春游。此时金明池、金水河、琼林苑都皇家园林都允许市民游览,皇帝的御驾也会前来观赏,在金明池观看水军演习。元丰年间之后,这时节会开放赌博。清明节扫墓,人们也会借机游览,蹴鞠、秋千、风筝之类,也都是这时节的重要游乐活动。

  赏花是春游的主题。唐代天宝年间,士女还有个独特的习俗叫做斗花。“大家不仅春游赏花,还要比较谁家有珍奇花卉,很多人不惜花费千金提前购买名花,种在自家院子里,好在斗花时一举获胜。”侯印国说,当时为了斗花,甚至发明出一种可以移动的花盆,叫做“移春槛”。就是将奇花异草移栽到槛内,再在下方装上轮子,出门时候用绳子牵着走。今天很多人会遛狗遛猫乃至遛宠物猪遛羊驼,但和“遛花”唐人比起来,又显得缺了一些想象力。

  苏轼被贬黄州,每年都在这前后守着一株海棠花。而北宋这个时节的首都开封,遍地花开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等新奇花卉都纷纷上市。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十中收录的《张约斋赏心乐事》,在三月便有“花院观月季”“花院观桃柳”“清明踏青郊行”“苍寒堂西赏绯碧桃”“满霜亭北观棣棠”“斗春堂赏牡丹芍药”“芳草亭观草”“宜雨亭赏千叶海棠”“宜雨亭北观黄蔷薇”“花院赏紫牡丹”“艳香馆观林檎花”“现乐堂观大花”“瀛峦胜处赏山茶”“群仙绘幅楼下赏芍药”等多种与赏花相关的“赏心悦事”。

  太会玩,

  明清玩家带着馄饨摊儿去赏花

  明清时期,春游依旧形式众多。明谢肇淛《五杂俎》中记载北方人清明哭声阵阵,但“南人借祭墓为踏青游戏之具,纸钱未灰,舄履相错,日暮,坟间主客无不颓然醉倒。”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当时北京人会在三月初的几天里游览蟠桃宫,“都人治酌呼从,联镰飞鞚,游览于此。长堤纵马,飞花箭洒绿杨坡;夹岸联觞,醉酒人眠芳草地。”

  清明扫墓后,南京人则更愿意去赏春喝茶。夏仁虎《岁华忆语》中说“上巳湔祓之习,废已久矣。人家率于是日诣雨花台永宁泉品茗为乐。泉水清洌,足湔烦渴。往往谈笑竟日,看夕阳而归。”

  无论何时,春日郊游赏花都是人们内心无法将息的冲动,侯印国还告诉记者,明清笔记中有不少春日赏花的趣事。沈复的《浮生六记》里写道,有花的地方没有酒家,自己带着冷菜冷酒又觉得没有意味,如何才能对花热饮呢?沈复的妻子芸娘笑曰:“明日但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第二天竟花一百钱雇了一位街头卖馄饨的带去赏花。“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籍,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可谓洒脱非常。

  记者:张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杜甫“一饭不忘君”?

下一篇:830年前,杨万里的“春牛首”之旅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