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放休假制度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古代放休假制度


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作者:佚名

  空余的时间是人们进行休闲活动的基本前提。就如现代社会中有很多法定节假日一样,古代也有类似完善的休假制度。古代的官方休假时间可分为三类:一是各种节日,如一些传统的宗教、祭祀和民俗类节日;二是假日,即法定休息日;三是临时性假日。但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的放休假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官僚阶层,且并没有被严格执行,对于农民、手工业者及商人来说,其作息并无定例,有些劳动者终年劳作,长年无休。

  节庆假日

  古代的重要日子,如元日、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夏至、伏日、中秋节、腊日、冬至等,都要放假休息。如元宵节起源于西汉文帝时期,汉代放一天假,唐代放三天假,宋代放五天假,到了明代放十天假。民间认为伏日有鬼出行,不便外出,“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不干它事”,所以只能放假休息。冬至是阴阳二气转换的时节,要以静养为主,“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也要放假休息。

  法定假日

  官员的法定作息制度称为“休沐”,这一制度起源于西汉:“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沐,最早的意思是洗头发,后来泛指洗浴、洗涤,这里指代的是休息。唐代把五日休沐改为十日休沐,也就是旬休,“九日驰驱一日闲”,工作九天休息一天。上、中、下旬各休息一天,这三天分别叫作上浣、中浣、下浣。为何唐代较之汉代假日有所减少?因为汉代官员一般住在官署内,而不是住在家里,办公时间就比较充裕,所以可以五日回家休沐一次。唐代之后,官员一般就住在家里,来回上班,效率降低,休息时间也随之减少。明清时期官方假日在旬休基础上又进一步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政务增加,另一方面也是皇帝加强集权的一种体现。

  有些官员会在假日中劳作,如东汉时的尚子平,“为县功曹,休归,自入山担薪,卖以供食饮”。大概是做官收入不高,就在休息日上山砍柴,以贴补家用。也有人在这天加班,以处理未完成的公务。汉成帝时,有位任“贼曹掾”,也就是掌管查捕盗贼之事的官员张扶,就在休息日加班,“独不肯休,坐曹治事”,可谓勤政的典范。但也有人在休息日游戏玩乐,潇洒度日。

  临时假日

  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皇帝诞辰,也会放假几天,以示庆贺。唐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放假三天。此后的帝王多沿袭这种做法,在生日时给官民放假。唐代尊奉老子,把老子诞辰称为“降圣节”,放假一天。还有一些忌日,也是上下“废务”,不上班。家庭成员中,近亲的婚丧,官方规定可以回家休假。如父母去世,必须丁忧去职,服丧三年,如果是军职,则为一百天;离开父母三千里之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定省假(不包括路上的时间),父母在五百里之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定省假;儿子行冠礼(即成年礼),有三天假期;儿女婚礼,有九天假期;受业老师去世,有三天假期,等等。这些临时性的假期,有些是许多朝代一贯的制度,有的只是某个时期的规定,这些假期多涉及政治管理、家庭关系以及个人交往等因素,算是古代官员们的特别福利。

  星期制的引入

  随着近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中国人注意到了西方的星期制。许多人对此表示赞同,认为一则可以劳逸结合,利于养生;一则可“中西一律”,符合世界通例。但也有抵制者,他们认为中国人遵从西俗,有违传统,且不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而且星期制有宗教的根源,更是让人无法接受。如张之洞就曾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能按原来的惯例休息,不能采用星期制。

  1902年,清政府开始全面推行星期制,之后星期制逐渐成为中国人新的作息制度。在城市中,星期天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休闲时间,多种娱乐项目也多在星期天进行。星期制的引入,更为重要的意义是改变了中国人,尤其是劳动阶层的生活观念。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在古代社会中,由于技术和工具落后,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由此也逐渐形成了多劳动少休息的作息方式,勤劳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纯粹的娱乐消遣,一直被中国人看作是不务正业。现代作息观念让普通人意识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休息娱乐来恢复体力和精力,从而让工作更有效率。如梁启超所说,中国人虽然投入了很多时间去工作,但效率反而不如善于休息的西方人,梁启超把星期制及作息安排,看作是影响中西文化强弱的关键因素,虽有夸大之嫌,但也不无道理。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怼人“大魔王”王熙凤,其实也有柔软一面

    下一篇:黑釉油滴器 盛于北宋衰于元末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