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换一种思路读《清明》?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可否换一种思路读《清明》?


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作者:佚名

  对于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不说“考”,而说“读”,意味着这首诗的相关问题,包括时代、作者和那个“杏花村”,光靠“考”是很难考出来的。也不是哪位权威学者可以“一锤定音”的。四十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过一本《唐诗鉴赏集》,写此诗的鉴赏文者,听说这首《清明》的作者尚有不同意见,便亲自登门求教于当时可称为唯一的杜牧研究权威缪钺,据说得到缪先生肯定此诗为杜牧所作的答复后,方将此诗收入。

  2022年5月30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刊载谢海林先生的《〈清明〉的作者是杜牧吗》一文,重提此诗的时代问题,特别是对“杏花村”的考订,其搜罗资料之丰富、逻辑之严密,令人佩服。谢文推论此诗作于宋代,我现在也大体同意。我过去虽引用过《太平寰宇记》,但仍认为此诗著作权尚有争议。不过,对杏花村的考证,我倒认为除非有新的文献作为铁证,否则可以不必再进行下去了。

  古诗中的地名,有的一望而知是专名,有的则只是泛指。有的考证,貌似发现了实证,其实以泛为实,与诗中的地名未必相干。

  具体到这首《清明》。首先,不管专指泛指,此“杏花村”必不在黄河以北。我在北京生活近三十年,每逢“清明时节”,风沙蔽日是常态,甚至刮沙尘暴,咫尺之外不辨景物也是时有的事,而“雨纷纷”则难得一见。由此想来,那句“春雨贵如油”的俗谚,反映的正是旧时北方农人对雨水的渴望,而绝非是经常性的春景。

  那么,这首诗所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究竟是哪一带的景象呢?只能是春雨霏霏、花团锦簇的江南。而杜牧早期、中期一直在宣州、歙州、池州以及风物似江南的江州、扬州、黄州一带历宦。结合这两方面来看,杜牧自然是创作此诗的首选,但当我联系到杜牧的名作《江南春》,这种想法不免动摇。《江南春》不是对眼前景物的直观描写,而更多是一种自然与历史的概括,千里江南,绿柳红花,草长莺啼,水村山郭,酒旗迎风招展,梁陈以来历经历史淘洗的佛寺楼台笼罩在烟雨之中,共同构成一幅放眼千里、笼盖古今的既浓缩凝练又宏大深远的概括性画面。以如此短小的七绝,作如此大的艺术概括,又写得如此情浓而意深,潇洒而又有风神,唯小杜能之。《清明》诗虽然写得也不错,有景物时令的描写,有路上行人的心理描写,最出彩的还有一个富有谐趣的戏剧性对话场景,但比起《江南春》来,艺术上高下立见。如果将两首诗对比,杜牧的《江南春》仿佛贵介公子,风流潇洒,千里、数代,一气包举,而这首《清明》,却在通俗直白之中透出了几分村野乡塾气,风调上倒和便于旧时儿童诵习的《千家诗》的若干通俗诗歌类似(如《千家诗》卷三开头所收程颢之《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就与这首《清明》相近,《清明》能被选入《千家诗》,或正缘于此)。我就是从这里开始怀疑《清明》的创作权是否属于杜牧的。

  现在学者对《清明》的讨论,大都集中在两点,一是究竟有没有一个叫杏花村的村子,二是根据最早的文献记载,来推断《清明》的创作年代,进而推断它的作者。这当然是考证的正轨,但迄今为止,这“杏花村”仍在云山雾罩之中,不知究在何处。这就引发我的另一种想法:《清明》中的杏花村究竟是专称还是泛指?我认为,作为泛指的“杏花村”远比专指的杏花村更富艺术蕴涵和艺术想象力,它让读者想到杏花盛开时的烂漫春色,乃至花木丛萃环绕中的村庄,甚至是村野中的酒香。其影响所及,是“杏花”几乎成了春色,特别是江南春色的代称,后世的名联“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就是一个明证。而作为专称的杏花村,则缺乏这样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据此或可推测《清明》非杜牧所作。因此,我放弃原来的意见(《太平寰宇记》所载“杏花村在〔江宁〕县理西,相传为杜牧之沽酒处”,我所引的《太平寰宇记》的那一段文字,是从《唐诗鉴赏辞典》新版的鉴赏文前的注中转引,如谢先生所言,《寰宇记》各本均无此句,特此说明)。我既已改换思路,将“杏花村”理解为江南大地上杏花围绕的村庄,甚至理解为江南春色的代称,对有无杏花村这个村子,究竟在何处,似乎不必再讨论了。

  古诗中的地名,有的联系诗题和诗中文字,一望而知是专称,有的则未必。这首诗中的“杏花村”即一例。最早化用《清明》诗的《草堂诗余》卷二所收署名为宋子京(祁)的《锦缠道》词,其下阕“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也是将“杏花村”作为泛称而非专指。由此可见,《清明》诗中所提到的“杏花村”,并非如收入该诗的《锦绣万花谷》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确切地名,而最多只能理解为一处满是杏花的村落。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鱼玄机和《浣纱庙》

下一篇:扇艺清赏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