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食俗有面条(2)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七夕食俗有面条(2)


栏目: 中国民俗文化     |      作者:佚名

  高辛氏即上古时代的五帝之一帝喾,与其相关的帝子传说在敦煌文献中也有记载。敦煌文献P.2721《杂抄》一卷辨年节日中载“又说高辛氏小子,其日死,后人依日受吊”。除了七月七日,日本节日文献还记载了正月十五日、五月五日、十二月晦日追傩等与高辛氏子相关的节日习俗。可以推断,附会节日的高辛氏子类帝子传说曾一度流传,并向周边国家传播。

  七夕食俗面条及与高辛氏子有关的传说,为理解目前节日中很多不能解释的习俗提供了可能。日本农村七夕有清洗家里的农具、淘井、洗头发,给牛马洗澡等洗浴习俗,还有些地方挂七夕人偶、立七夕竹,以及送睡魔等送神或禊祓的仪式。这些习俗均有对妨碍农耕或生活的恶灵或灾厄进行祓除之意。还有很多地方把七夕称为“七夕盆”,将七夕视为盂兰盆节的开始,认为这是攘除各种灾厄的机会。如果了解了七夕供奉面条的习俗及其由来,自然就很好理解这种习俗了。

  七夕食俗在宋代出现乞巧果、同心鲙,与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以及女孩向织女乞巧有关。清代南方七夕流行巧果,蔡云《吴歈》云:“几多女伴拜前庭,艳说银河驾鹊翎。巧果堆盘卿负腹,年年乞巧靳双星。”(顾禄《清嘉录》)七夕食俗面条,在日本经历了索饼、索面等称呼,至江户时代(1603—1868)由供奉转为品食,称其为素面,流传到现在。

  今天,我国北方还有一些地方保留着七夕吃面的习俗。七夕的面条属于“巧食”的一种,有的地方称为“云面”。残暑仍未消退,一碗热汤面下肚,定会畅快淋漓。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水泊梁山斗羊习俗的历史由来

下一篇:放纸鸢,秋风一击入云端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