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栏目: 中国民俗文化     |      作者:佚名

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清代 《福贵岁朝图》

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每年的春节,对“年味”的讨论非常多。春节发展到现在,人们过年吃年饭、看春晚、互拜年……那么在古代,人们过年又有什么习俗和趣事呢?

  古代的春节什么样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古代的春节什么样呢?从清代丁观鹏的《太平春市图》中即可想象当时置办年货的热闹场景。清朝《京都风俗志》里记载,“十五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如桌几笔墨。人丛作书,则卖春联者。五色新鲜,千张炫目,则卖画幅者。以及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则佛花供品,杯盆杵臼,凡祭神日用之物,堆积满道,各处皆然。……买麻秸、栢枝、米面、菜蔬,果品、酒肉,鸡鱼,凡食用之物,置办一新,以预过年……”

  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有守岁的风俗,苏轼《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红楼梦》中也有关于除夕的记载:“已到了腊月二十九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在除夕,桃符是必不可少的。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陆游也在诗里写道:“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了桃符,门神也是不能少的。明代以前,悬挂钟馗像是年节时一项重要的风俗活动,用以驱鬼辟邪,至明清之交此风俗才渐渐移向端午。

  图中画钟馗,犀利的目光紧盯着飞来的蝙蝠,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小鬼的肩头;小鬼双手捧着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盘,寓意“百事如意”。

  一切准备就绪,正月初一全家老小端正穿戴,依次祭祀祖神,祝贺新春。敬奉椒柏酒,喝桃汤水,饮屠苏酒,吃胶牙糖,吃五辛菜。每人吃一个鸡蛋。饮椒柏酒,是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而且喝酒的次序是从年纪最小的开始。

  到了正月初七,是人日。据传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在古诗词中,高适就曾经写过《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以表达对杜甫的思念之情。

  那么,在人日,古人要吃什么?“以七种菜为羹。翦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以头鬓。亦造华胜以相遗。”《荆楚岁时记》里所说的七菜羹,即取七种早春新鲜蔬菜做粥或羹,取迎新去晦之意。

  除此之外,放灯、观灯也是古人在春节期间重要的娱乐活动,《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初八日传为诸星下界,燃灯为祭。灯数以百有八盏为率,有四十九盏者,有按玉匣记本命星灯之数者。”《燕京岁时记》也说:“初八日,黄昏之后,以纸蘸油,燃灯一百零八盏,焚香而祀之,谓之‘顺星’。”

  到了“花市灯如昼”的正月十五,观灯之景就更热闹了,既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又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华丽胜景。

  由此可窥见,古人的春节也别有一番趣味,虽然没有手机,也没有春晚,但有最朴素又最真挚的祝福和热闹。

  新春佳节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千年壁画“动”起来了 敦煌岁时节令之大寒篇

下一篇:甘肃早期秦文化与华夏文明之源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