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甘肃文化】丝路名城敦煌故事(3)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溯源甘肃文化】丝路名城敦煌故事(3)


栏目: 中国民俗文化     |      作者:佚名

  敦煌文献的流失是我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一大悲剧,是那个时代中国学人心中抹不去的伤痛。陈寅恪先生曾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然而,敦煌文献的流失和散佚并没有使中国学人消沉下去,反而使他们变得异常坚定,一代代中国学人通过自己的勤劳与汗水,不仅使得莫高窟重获新生,而且让中国敦煌学蜚声国际,受到了国际学界的认可。

  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前赴后继远赴重洋,调查抄录敦煌文献,其中刘半农、向达、王重民等学者,将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献用抄写、拍照等方式带回国内,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敦煌学学术的发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逐渐成为国内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在极端困难和艰苦的条件下,考察敦煌石窟群,对莫高窟的勘查和调研也日益深入。在调查过程中学者们不仅要挖掘莫高窟的学术和研究价值,更要解决莫高窟日益损坏的现状和管理混乱的局面。在他们的奔走疾呼下,终于在1942年成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任筹备委员会主任。

  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敦煌千佛洞收归国有,莫高窟终于摆脱了继续衰败颓废的历史,开始走向新生。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极为重视,进一步加大投入,敦煌学研究开始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此外,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有志青年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敦煌,其中就包括有敦煌女儿之称的樊锦诗先生。

  改革开放后,莫高窟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拥趸前来敦煌,一睹她的芳容。我国敦煌学的发展积极走向国际,中国学者在扎根敦煌的同时也让更多国外学者爱上了敦煌。今天,在中国和国际敦煌学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敦煌学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赫的人文社会科学,吸引着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者参与到这座人类文化宝库的研究和保护过程中,敦煌再一次走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享受着万人瞩目的荣耀。(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探寻千年历史文脉 丝路盛景犹在眼前

下一篇:探寻两千年前人间烟火气——汉代悬泉置的传食供给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