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支持的“建设以人为本的整合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分论坛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期间成功举办。分论坛旨在分享各国以优质的基层卫生为基础、推动卫生服务体系向以人为本的整合服务模式转型的经验。
分论坛主旨发言环节由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马丁先生主持。马丁在开场发言中指出,建设以人为本的整合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紧迫的议题。
在主旨发言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傅卫司长系统介绍了中国发展基层卫生的理念和主要措施,包括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持续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发展壮大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优化服务模式和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强化基层健康管理和治理。她强调,基层卫生服务是最贴近广大群众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也是具有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的民生事业。
她还强调应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为其它国家初级卫生保健事业发展以及全民健康覆盖贡献中国的经验和做法。
来自伦敦大学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Ellen Nolte教授在主旨发言中介绍了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国际经验。她介绍,从许多欧美国家来看,提出以人为本的整合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主要背景是应对老龄化和慢病带来的医疗费用攀升。她强调,一方面需要增加投入,另外一方面还需要推出创新性的支付方式,将支付方式与医疗卫生改革中的关键目标相结合,以提升服务质量、改善体系绩效并导向健康结果。
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由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卫生体系和卫生安全协调员乔建荣主持。讨论嘉宾包括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秦坤,北京市卫健委党委书记、副主任钟冬波,Ellen Nolte教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刘泽星,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朱纪明,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云。
嘉宾们围绕中国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经验、基层在应对慢病和老龄化的健康挑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医院和基层在体系整合中如何形成良性互动、信息技术和创新对基层的赋能、个人和社区参与及落实“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原则等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互动。
秦坤强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三医(医疗、医保、医药)的协同发展,形成改革合力,才能够实现相关的改革目标。她说:
钟东波以慢病和老年人医疗照护为例,介绍了北京市赋能基层、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实践。一是开展全社会的预防,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改变;二是调整卫生服务供给体系,提供与慢病特点相匹配的接续性服务,包括早期筛查、病例管理、院前急救、提高诊疗水平、发展看护;三是突出基层在整合性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钟东波强调北京对基层卫生体系有系统化的谋划,从服务体系、能力提升、人员配备、药品均质化、设备配备,到改善服务、医保及财政上给予支持,让基层能够发展壮大,更好地起到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刘晓云提出基层卫生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可及性、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这是医院不具备的一些特征。目前中国基层卫生应更加关注协调性和连续性,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高。
秦坤强调在医保领域需要不断巩固和完善医疗保障全民覆盖,首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按照整合型的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和促进健康的导向,发挥好医疗服务价格和多元复合式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两个重要杠杆,引导资源合理流动,调节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引导患者的合理流动,促进形成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朱纪明提出在以人为本的卫生服务中,需要为个人赋能,鼓励人们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的健康计划当中来,参与到自己的决策当中来。基层机构更有条件为个人赋能,激励大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刘泽星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更多关于初级卫生保健的研究,通过不同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丰富知识,了解不同的做法和路径,支持政策的完善和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