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1949年, 全省耕地统计面积为419.9万公顷, 1953年统计增至455.46万公顷,5年内增加耕地35.55万公顷, 年均增加7.11万公顷, 为新中国成立第一个耕地增加时段; 从1954年起,耕地面积开始下降, 至1960年全省耕地降至406.6万公顷, 7年共减少耕地48.8万公顷, 年均减少6.97万公顷, 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耕地减少时段。1961年起, 又出现第二个耕地增加时段。至1965年, 耕地面积增加到433.05万公顷, 5年内共增加耕地26.41万公顷, 年均增加5.28万公顷。1966—1985年, 为第二个耕地减少时段, 15年内共减少耕地66.7万公顷, 年平均减少4.4万公顷。进入80年代后期以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把保护耕地作为我国一项基 ......
上一篇: (三)土地评价
下一篇: 返回列表
标签:
【相关文章】
(一)耕地数量变化
(三)土地评价
5.沟壑密度
4.陕南秦巴山区土地高度分布
3.土地坡度分布
2.地貌类型分布
1.三大自然经济区分布
(一)土地面积
(三)陕南山区
(二)关中平原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止血药
镇心散
针灸疗法
针灸补泻
针刺麻醉
预防
鱼腥草
瘀血
阴阳盛衰
阴阳五行学说
爱普斯坦,E.
氨化作用
氨挥发
氨基酸的测定
氨基酸分析仪
氨水
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作用
铵态氮肥
板栗施肥
包膜肥料
农产品价格体系
李联标
稻秆蝇
紫云英
水飞蓟
姜师度
脂肪联合动力效应
2.降水量分布
露兜树
(三) 乡村集体企业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