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均较差,人们以食用粗粮为主,但优质粗粮较多,大豆也较多,以补充蛋白质营养。1957年冬小麦占粮食总产的20%,人均占有44千克,粗粮占60%,大豆占8.6%,人均19.3千克。
1958年大种 “高产作物”——甘薯,当年薯类种植面积达到138.36万公顷,比1957年增长1.9倍,而小麦和大豆分别下降到16.5%和4.9%。
60年代后期,杂交高粱面积逐年扩大,1973—1976年发展到80万公顷以上,其中1974年达到122.73万公顷,相当于1957年的2.4倍; 而大豆面积下降到24.8万公顷 (历史最低为1976年的21.71万公顷),仅占粮食总产的1.8%,人均占有5.9千克,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
80年代以来, ......
上一篇: 1.夏秋粮结构
下一篇: 返回列表
标签:
【相关文章】
2.产品结构
1.夏秋粮结构
(一)生产水平
3.现代集约耕作制
2.发展以小麦等为前茬的间套复种
1.耕作园田化
8.滨海平原水稻、杂粮、向日葵区
7.黑龙港低平原棉、麦、杂粮、果树区
6.燕山山麓平原玉米、花生、麦稻区
5.太行山山麓平原小麦、玉米、棉花区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止血药
镇心散
针灸疗法
针灸补泻
针刺麻醉
预防
鱼腥草
瘀血
阴阳盛衰
阴阳五行学说
爱普斯坦,E.
氨化作用
氨挥发
氨基酸的测定
氨基酸分析仪
氨水
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作用
铵态氮肥
板栗施肥
包膜肥料
第七节 农业环境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提出
桑褐斑病
(一)开展农村“四、三、二”教育
双王群
防风汤
三、种植业结构
(一) 发展历程
二、农业生产现状及其评价
皱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