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左倾”冒险主义盛行,李立三、王明、博古等领导者,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苏联模式,强行命令红军像苏军那样攻占中心城市。
对于攻打中心城市的做法,黄克诚一直反对,还曾多次公然违背组织指示。
以至于他被扣上“右倾”,以及“对抗中央路线”的帽子,多次被降职、撤职。
虽然遭到不公待遇,但他依旧对党忠诚,敢于说真话,办实事。
抗战胜利后,黄克诚专门向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赞同在东北建立根据地的想法,并申请出战。
早在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主席就明确指出:
东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丢失现有的根据地,只要东北在手,那么中国革命就有稳固的基础,也就有了胜利的基础。
可在战斗安排上,黄克诚却对毛主席产生了质疑。
当时四平之战,在他看来不应该和国民党硬碰硬,平白增加伤亡。
他和主席提起这场战役时,主席知道他的耿脾气,遂没有争论的心思,只回答说:
“这事让后人来评说吧!”
像黄克诚这样,耿直到连领导都反对的人,一般不被穿小鞋就好了,更别说提拔重用。
但毛主席对他特别重视,还曾三次点将,要黄克诚担任要职。
第一次是在1948年天津解放后,黄克诚被毛主席点名,担任天津首任市委书记。
第二次是1949年,他在天津小有成绩后,被主席要求前往湖南,负责全省党政军工作。
第三次则是在1952年,毛主席点名让他回京,担任我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
正因黄克诚工作完成的十分出色,才会让毛主席亲自点将。
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上,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之后历任总参谋长兼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与其他人相比,黄克诚对毛主席有着更深厚的情感。
因此,当胡乔木更改毛主席的称谓时,他会这样抵触。
三、时代风向大变动,残躯护主席清名
十年动荡结束后,社会上出现“非毛化”声音,试图曲解毛泽东思想,减轻他的影响力。
1977年,黄克诚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开始为过去许多遭受冤假错案的同志平反。
黄克诚因为实事求是、敢说真话,在之前那段时期里,揭露过许多浮夸、弄虚作假的事件。还曾“替彭德怀说话”,成为被迫害最严重的人之一。
可即便如此,黄克诚依旧相信毛主席,反对社会上所谓“非毛化”的说法,他始终倡导正确评价与维护毛主席的历史地位。
1980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引发大量讨论,期间还出现了一些不正当评论,中央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处理这件事。
这场会议足足有一千多人参加,会议上众人讨论的十分激烈,一直持续了十多天,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定下结论。
这个时候,黄克诚站了出来,开始与众人“唱反调”。
此时,黄克诚已经78岁,双眼近乎失明,身体也大不如前,但他依旧拖着年迈的病体参加会议。
主持会议的王鹤寿,见他到来,立马大声说道:
“今天黄老来参加会议,大家静一下,请黄老讲话。”
全场人员注视着这位老人,原本争论不休的会厅一下子陷入了安静。
在护理人员的搀扶下,黄克诚走进会场,他在讲话席站定,用有些沙哑的声音说道:
“同志们,关于毛主席,今天有一些话,必须和大家讲一讲。”
众人聚精会神,没有发出一点声音,生怕漏听了什么。
就这样,黄克诚拖着病体,在会议上足足说了两个多小时。
后来黄克诚秘书李振墀(chí)回忆道:
“那个会场上,大家屏住呼吸,好像掉一根针滴下都能听见。他讲话的时候,在场的好多人都是热泪盈流。”
后来,有人将黄克诚的讲话汇总,让胡乔木为这篇文章润色后发表,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
胡乔木作为毛主席的政治秘书长达25年之久,被誉为“中央第一笔杆子”。
他润色的文章无疑是十分出色的,可他在修改时,将原文中的毛主席改成了毛泽东同志,这个举动引起了黄克诚的不满。
他对胡乔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