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社会热点新闻

《水腔》:古歌,在剧场把心灵唤醒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北京日报讯(记者 张之薇)与传统戏剧观中把舞台当作剧场的唯一核心相比,空间,进而剧场空间已然成为当代艺术家们越来越重视的存在,而对剧场空间的探索必然包含的是对舞台艺术的文本叙述、表演方法、演员身体、艺术形式等多方面的打破与创造。这其中打破的不仅是多种艺术边界之间的“墙”,打破的还有观众对戏剧固有的感知方式。也就是说,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与混搭,让情节和故事的意义被消解,最终指向的是每一位观众的自我感受。

这种对剧场空间的实验和探索,滥觞于上世纪70年代的欧洲,在进入21世纪之后也越来越深地影响着中国有创作活力的艺术家们。近几年国内关于剧场空间实验探索的跨界作品更是方兴未艾,由上海音乐厅委约制作、献演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华人春天”艺术节的《水腔》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创作者试图通过对音乐、舞蹈、吟唱、讲述的跨界,探索它们在当代剧场之中的共融。而据这部作品的导演兼吟唱者彭涨先生介绍,作为湘西土家族的孩子,他从小就是听着爷爷吟唱的水腔长大的。这种当地的古歌是因为湘西地缘偏僻,山高路远,情人、分离的人无法见面,也无法传情达意,于是形成的在同一时间相约对水而歌的仪式。他们相信通过顺流而下的水,另一端的人可以感受得到对方的爱。于是,这种熔铸着大自然灵气、蕴含着爱与信仰的湘西古歌成为他生命中无法磨灭的情感记忆,而这也是彭涨创作《水腔》的初衷。从祖先那里寻源,与自然靠得更近,让自己接受再淘洗,这或许也是我们每一位具有当代性的艺术家们的共同追求,只因那里埋藏着生命的精魂!

古歌是这部作品的魂。舞台以对角线方式构成西洋乐器和中国民乐两个演区,在未开演之时似乎形成了一种对峙。而当讲述者开始静静地独白,在他的手上那一张张象征着河流记忆的白色纸张在舞者之间传递的时候,具有浓郁地域风格的水腔被歌者唱响,一条叮咚的河流俨然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中西方乐器的对峙迅速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在中国鼓的配合下,原始和现代的张力满溢而出。在这种张力感之中,那颇具穿透力的自然吟唱由远及近穿透全场,人生命的轮回在这水腔中全部可以被听到,无论是成长与挫折,还是离别与思念,或是死亡与重生。吟唱仿佛是一个长者的低语,其中寄托了太多最质朴的情感,但是唱出来又是那么充满诗意。原来我们的祖先曾经那么生动而自然地活着,只是奔跑的现代人渐渐遗忘了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而只有当我们经历了成长重新回望的时候,才知道那是最闪烁的,也是我们已然失落的文明。在《水腔》中,古歌不仅具备抒情性,也是具有叙事性的。或许探讨叙事性和音乐性的结合正是导演彭涨所想吧。而当剧场空间与古歌相遇,一个羁旅人的乡愁,一种别样的惆怅缓缓流淌出时,一个画面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一条古老的河流,一个对大自然膜拜的长者,一个孩子的离别、漂泊、回望、再寻根。这个主题是可以唤醒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人的心灵的。




上一篇澳门青年交响乐团开启葡萄牙巡演

下一篇当下的年代剧缺了点什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