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是大唐盛世,也难免遗珠之恨。令人钦佩的是,这些才华横溢之士,偶遇坎坷,并不沉沦。顺境时,自然积极追求“兼济天下”;逆境时,即使要“独善其身”,也不消极,颇有那种“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的自在与豁达。
这种能屈能伸、收放自如的状态,在影片中如此,在唐代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是如此。这种状态体现的是诗人高度的自信。而这种自信,也恰恰是大唐精神赋予他们的。
现在看来,这种自信也正是大唐诗人吸粉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称道的是,《长安三万里》在展示这种大唐精神的同时,也通过这些诗人的不同际遇,或明或暗地道出唐朝由盛转衰的深层原因。这大大加重了这部动画片的分量。
《长安三万里》收获高票房的同时,一些争议也在继续。这些争议与批评,观点见仁见智。无论争议是否合理,批评是否公允,可以确认的是,这些观点对今后这类影片的创作具有实实在在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我倒是觉得,既然写到这些伟大的诗人,写到了他们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妨把他们在文学理论领域的思考与贡献多表现一些。像李白、杜甫,诗歌创作光彩夺目,在诗歌理论领域也有很多重要的或者独到的观点。以李白为例,他在文学理论方面虽未有专门著述,但散见在诗篇中的一些观点鲜明体现着他的创作主张,反映了盛唐时代不少诗人共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李白批评作诗“雕虫丧天真”“绮丽不足珍”,提倡清真自然之风;主张作诗要有风骨和兴寄,这些观点不仅影响着他们那个时代的诗人,也深刻影响到后世的诗歌乃至文学创作。
涉及文学理论这方面内容表现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办法其实还是很多的。比如,通过诗人间的相互切磋交流,或勾栏瓦肆间传唱时的点评,都可以。这不是凭空想象,生活中就有现成的例子,如前边提到的“旗亭画壁”。现实中这类趣闻逸事很多,未必一定要去凭空虚构。能把这些趣闻逸事发掘出来,并恰当编织到故事中,效果自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影片中说,诗在,长安就在。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那些诗人虽然远去了,他们的理论不能疏远和淡忘了,因为这些理论在今天依然能够涵养出诸多正大气象的作品。(于国鹏)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到数字文学博物馆体味古都文韵
下一篇:经典诗词何以青春焕发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安徽视障男孩圆梦大学 选择入读特教专业
- 对抗中年焦虑 41岁女性考北电开启人生新尝试
- 脑机接口,帮人开口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教育部: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 做足“功课”迎接新学期,各地多措并举保障秋季开学正常有序
- 河北武强:300余名孩子手绘百米年画长卷
- 浙江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 已参加15次高考的唐尚珺决定复读 曾称新高考“挺有挑战”
- 英媒:文物被盗暴露大英博物馆荒谬做派 拒还文物理由十分侮辱人
- 经典诗词何以青春焕发
- “诗意长安” 的正大气象
- 到数字文学博物馆体味古都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