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深沉悲壮的国家记忆建构仪式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一场深沉悲壮的国家记忆建构仪式


栏目: 文化新闻动态     |      作者:佚名

  音容各异而军容严整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们,面向镜头也就是观众轮次述说,珍贵而沧桑的历史镜头和资料画面适时插入,成为抗美援朝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的主要叙事手段和表现特色。正是这种尊重历史的影像再现,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国家记忆建构与文化认同,吸引了观众的观影与强烈的情感共鸣。

  9月2日,第八批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1226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9月3日上午,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同一天,《1950他们正年轻》在全国上映。71年前青春热血洒异国的烈士英魂,终归祖国怀抱,如此构成《1950他们正年轻》主创诉求和上映语境:新中国这棵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参天大树,其茁壮繁荣离不开保家卫国的先烈英魂的灌溉。同时一批又一批的志愿军英灵回归祖国大地安息,这之于健在的耄耋之年的战友及其家属而言,也是莫大安慰。

  观影期间,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成为观众的一致心声?无疑,贯穿影片始终的那些亲历者情不自禁地哽咽无语乃至泣不成声的画面,屡屡冲撞着观影者的心灵,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种集体记忆建构而成的家国情怀,亦为“小我”与“大我”的彼此相互认同,更使民族文化共情之心在这一刻觅得归属。《1950我们正年轻》所包蕴的情感基调,既能引发强烈共鸣,也能唤起共有记忆,契合人民性文艺作品的属性。

  纪录片常见的叙事形式,大多可分为画面加解说式、访谈加解说式及客观记录式。而口述实录因其“抢救资料”和集体记忆的功能,成为新世纪以来电视纪录片表现形式的首选。关乎“抗战”“抗联”“抗美援朝”的国家记忆项目,亦多以口述史赓续民族精神,成为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的最大资源库之一,并出现了诸如《我的抗战》《八路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口述史》《伟大的抗美援朝》《我的抗美援朝故事》等佳作。《1950他们正年轻》熔战争文献纪录片、口述实录和多视角口述于一炉,并在银幕上完成了国家记忆的建构仪式,确为创新之作。影片于当事人缓急张弛的讲述中徐徐展开,话语和记忆的背后,却是难以摹绘的战争实况,也正如导演本人所言:“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并不只存在于书本上,我希望通过这样一部以人物感受为主的纪录电影,让年轻人走进抗美援朝的历史,与这些爷爷奶奶辈的长者一起感同身受,这种痛感是最强烈的,也会成为年轻人最牢固的记忆。”

  通过不同军种和不同时期参战志愿军老兵们口述历史,这部纪录片以真实感人的话语,再现其热血青春与家国梦想,并尽力还原真实的战场情景,让人物形象、声音与镜头画面保持着同步性,于1950年和当下两个时空的交织中,促进主题意蕴和审美情感往纵深处和巅峰处发展,《1950他们正年轻》的叙事结构因此呈现出循环往复的特点。历史文献纪录片创作所秉持的“以视觉影像和电影话语来表现历史和我们对历史的见解”这一“影视史学”创作主旨,在这部深沉严肃又秉持原生态的文献纪录片中得到了贯彻,实现了对“讲述话语的年代”与“话语讲述的年代”这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影像话语的构建又是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另一大核心要义,影片画面、叙事和剪辑都要以“话语”为核心形成表意体系。为保证影片符合口述实录纪录片忠实再现集体记忆的叙事法则,又要保证每个人口述话语的不被割裂,还要在整体上表达创作者的历史认知和审美观点,《1950他们正年轻》在故事呈现上采取了交叉剪辑方法,让每一位讲述者的晚年记忆与青春热血洒疆场的残酷体验,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即便是一些讲述者因为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情绪波动等因素,出现暂停描述、回忆中断等情况,也因为质朴和真实,而具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震撼力。观众从讲述者所经历的创伤中,能真切地感受到战场上的惨烈、悲壮和惊心动魄,是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述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用“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大无畏精神点燃了青春年华,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才换来了祖国的和平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美满生活,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1950他们正年轻》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也是这些志愿军老兵一曲永恒的“青春之歌”,它保存的是这些年事已高的前辈们以热泪、生命托付于我们的以身许国的故事。涉及战争特别是关于那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历史的重现和书写,是民族国家集体记忆的重要构成方式。遗忘历史,才是真正的背叛。趁着志愿军老兵尚健在,尽力将其音容笑貌留住,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档案库和集体记忆博物馆的建构而言,不仅是添砖加瓦,更是浓墨重彩、刻不容缓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力量

下一篇:人类的记忆 世界的遗产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