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4月21日在“三藏添新典 时中协太和——《儒藏》‘精华编’成果展”现场拍摄的《儒藏》“精华编”。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魏梦佳)记者21日从北京大学获悉,经过近20年努力,中国重大基础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编纂工程取得重要成果。
21日,“三藏添新典 时中协太和——《儒藏》‘精华编’成果展”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行。据北京大学副校长、《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介绍,目前《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510种、282册已全部整理完成,收录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儒学文献,近两亿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标志着《儒藏》‘精华编’主体部分顺利完成,《儒藏》工程整体上转入一个新的阶段。”
《儒藏》工程是在现代技术和学术标准之下,将中国儒学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域外文献萃为一编的一次重大学术实践。该工程计划对海内外3000多种儒学典籍文献进行全面整理。为此,在《儒藏》“精华编”阶段,北大邀集了海内外近百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开展联合攻关研究。
据悉,《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收录了中国的儒学传世文献458种、出土文献52种。同时,韩国、日本、越南部分的编纂工作也分别在推进。此外,《儒藏》“精华编”数字化平台已试运行上线,“精华编”单行本也将在今明两年完成出版。此次展览展出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282册以及40余幅图片。
2003年,“《儒藏》编纂与研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在教育部立项,著名哲学家汤一介教授担任项目首席专家。2004年,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成立,负责组织实施编纂工作,工程正式启动。
《儒藏》编纂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儒藏》“精华编”收录中国儒学文献510种以及韩国、日本、越南历史上用汉文著述的儒学文献160种;第二阶段《儒藏》全本计划收书3000余种(含“精华编”),将以中国丰富的儒学典籍文献为基础,基本囊括中、韩、日、越四国历史上有价值的儒学文献。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数字阅读为文化消费提供新选择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安徽视障男孩圆梦大学 选择入读特教专业
- 对抗中年焦虑 41岁女性考北电开启人生新尝试
- 脑机接口,帮人开口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教育部: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 做足“功课”迎接新学期,各地多措并举保障秋季开学正常有序
- 河北武强:300余名孩子手绘百米年画长卷
- 浙江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 已参加15次高考的唐尚珺决定复读 曾称新高考“挺有挑战”
- 英媒:文物被盗暴露大英博物馆荒谬做派 拒还文物理由十分侮辱人
- 经典诗词何以青春焕发
- “诗意长安” 的正大气象
- 到数字文学博物馆体味古都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