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
【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浅黄色的精装封面上,典雅的宋体字“福建文献集成初编”十分醒目,右上角的“八闽文库”篆刻印章古朴大气。翻阅其间,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2020年12月2日,《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首批成果《福建文献集成》初编200册在福州隆重发布。《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是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牵头指导、海峡出版发行集团负责具体实施的福建省“十三五”规划文化建设重大工程,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对福建历代文献典籍进行史上最大规模的系统性调查、整理、出版,并通过全媒体技术,努力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十分关心地方历史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大力支持《八闽文献丛刊》出版,为我们做好历史文献的保存和传承树立了典范。”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邢善萍在首发式上表示,《八闽文库》第一辑正式面世,并向全球发行,将对传承福建历史文脉、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编纂团队在搜集民间历史文献。资料图片
编辑团队与技术团队在讨论数字平台建设。朱晨辉摄/光明图片
充满文化底蕴的福建历史文化街区。资料图片
古籍文献亟待抢救保护
福建,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
古代福建偏居东南一隅,经历了东晋、中唐、南宋几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后,越来越融入华夏文明之中。
唐宋时期,特别是在“背海立国”的宋代,由于东南经济的发达,海洋的地位凸显,福建逐渐从被文明中心影响的边缘地带,成为反向影响全国文明的重要区域。
宋代,福建文化异军突起,书院林立,科举鼎盛,人文日新。
元代,福建海外贸易兴盛,中外文化在此交汇融合。
明清时期,延续固有的文化传统,福建学者文士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
而近代以来,福建更是一直引领风气之先。
福建历史上不仅产生了大量承载思想文化精髓的文献遗存,同时也是书籍的刊刻与流通中心之一。福建多山,林木葱茏,具备造纸与刻书的有利条件。学术文化的兴盛,使得福建从宋代起,就成为中国书籍出版的中心之一。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说,以“建本”为代表的闽刻图书,刻印品种多,行销范围广,在存世的宋元刻本中占有较大比重。
《八闽文库》编辑中心主任林彬认为,建阳刻本自宋代流布海外,对周边地区尤其是日本、朝鲜、越南影响很大,多见翻刻,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历史文化的繁荣,加上刻书业的发达,日积月累,福建文献已然汗牛充栋。福建文献的撰写者中不仅有本地人,也有流寓或任职于闽中的外地人。
但由于历史、自然、人为等原因,千百年来,福建历史文献散佚甚多,有些已十分珍稀,亟待抢救与保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昆曲艺术,在传承中创新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安徽视障男孩圆梦大学 选择入读特教专业
- 对抗中年焦虑 41岁女性考北电开启人生新尝试
- 脑机接口,帮人开口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教育部: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 做足“功课”迎接新学期,各地多措并举保障秋季开学正常有序
- 河北武强:300余名孩子手绘百米年画长卷
- 浙江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 已参加15次高考的唐尚珺决定复读 曾称新高考“挺有挑战”
- 英媒:文物被盗暴露大英博物馆荒谬做派 拒还文物理由十分侮辱人
- 经典诗词何以青春焕发
- “诗意长安” 的正大气象
- 到数字文学博物馆体味古都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