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面最工于心计的绝色美女:甄洛(2)
当前位置: 主页 > 儿童文学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故事 > 三国演义故事 >

三国里面最工于心计的绝色美女:甄洛(2)


栏目: 三国演义故事     |      作者:佚名

    邺城陷落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袁绍先生家也不例外,老三袁尚先生是袁绍继室妻子刘老娘所生,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让袁尚当老爹的合法继承人。问题是,宗法制度下,“废嫡立庶”,是一项禁忌,太多的宫廷惨剧,都由“夺嫡”而起,戚姬女士因夺嫡失败,而身遭“人猪”惨刑,恁凭谁想起来都会冒汗。袁绍先生也知道事体严重,不敢冒然宣布。于是他采取渐进手段,任命老大袁谭先生去青州(山东省临淄县)当州长(刺史),智囊之一的沮授先生抗议曰:“大帅呀,请听一个故事,野地里发现一只狡免,几万人追逐,等到有一个人捉住啦,大家就都停止行动。这是为啥?为的是所有权已定,名份已定故也。袁谭是你老人家的大儿子,而且是嫡长子,天经地义的应该是你的合法继承人,如果把他放逐到两百公里外的青州,恐怕是祸不是福。”袁绍先生嘴硬曰:“你怎么往这上胡思乱想?我只是教孩子们各自治理一州,考察他们的能力罢啦。”为了表示确实是这个意思,接着派老二袁熙先生,也就是甄洛女士的丈夫,去四百五十公里外的幽州(北平市)当州长(刺史)。袁熙先生走马上任,留下娇妻甄洛女士,在邺城(河南省临漳县)陪伴婆婆刘老娘。当时习惯如此,婆婆比丈夫重要,不能随往。史书上虽没有他们小夫妻离别的记载,但缠绵悱恻,难舍难分,应不在话下。

    然而,轮到老三袁尚,老爹却不再把他派出去,而留在邺城。事情发展到此,已很明白,老家伙要老三当他的接班人矣。呜呼,强兄在外,各据州郡,握有重兵,小弟的屁股怎能坐得稳耶。袁绍先生的智慧连十岁的甄洛都不如,他从前给何进先生出馊主意,害了何进;现在给自己出馊主意,害了自己。

    二00年,袁绍跟曹操间的战事爆发,在官渡(河南省中牟县)会战,袁绍先生全军覆没,狼狈逃回邺城(河南省临漳县),又气又悲,一病不起,拖到二0二年,翘了辫子。老家伙一死,老三袁尚先生立刻坐上冀州(河南省临漳县)特级州长(牧)的宝位,发号施令。于是,在意料中的,内斗开始。老大袁谭先生率大军进屯黎阳(河南省浚县),向袁尚先生要求增派部队,扬言用以抵抗曹操。袁尚先生不是傻子,怎肯派兵出去教老大吃掉,转过来反攻自己耶?当然拒绝。

    袁谭先生阴谋失败,就在二0三年初,大举进攻邺城。想不到他阁下跟他老爹一样不成才,竟被袁尚兵团杀了个落花流水,只好放弃黎阳,退守平原(山东省平原县)。老三袁尚先生认为斩草除根,歼灭老哥的时机已经成熟,用大军团团围住,强行攻城,陷落就在旦夕。

    袁谭先生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城破被擒,死于老弟之手。一是认贼作父,向仇人曹操先生投降。他选择第二条路,派遣专使到首都许州(河南省许昌县),请曹操先生救援。曹操先生大喜过望,几乎跳起来唱山歌。盖如果袁家兄弟团结无间,他们所属的广大河北平原,包括现在的河北、山东、山西三省,短期内不可能征服。现在袁家兄弟内斗,而且内斗到要引外兵入援的程度,是天亡姓袁的。此时不取,是违天也。

    二0四年,曹操先生亲率大军北上,攻击邺城。袁尚先生急撤围还救,与曹操的政府军决战,他当然不是对手,霎时崩溃,袁尚先生只好逃向幽州,投奔老二袁熙。

    ——在本文中,袁家兄弟的故事到此结束,不再出场。但为了故事完整,对他们应作一个交待。老大袁谭先生不久又叛离曹操,跟政府军会战时阵亡。曹操先生继续进军幽州(北平市),老二袁熙,老三袁尚抵挡不住,奔城逃亡,投奔辽东郡(辽宁省辽阳县)郡长(太守)公孙康先生。公孙康把兄弟二人的头砍下来,献给曹操,了却一桩公案。

    ——写到这里,感慨系之。呜呼,人人都知团结好,人人都知团结妙,可是却偏偏不能团结,非聪明不够,而是团结不易。团结有团结之道,必须同时站在合情合理的平等基础上,你让一寸,我让一尺,或我让一寸,你让一尺。如果非要对手彻头彻尾投降屈膝,才算团结,恐怕是团结不了。袁尚先生坐上他不该坐的座位,已先破坏了团结的基础。在击败大哥之余,还要赶尽杀绝,不肯怀之柔之,逼他走上绝路,更杜绝了团结的唯一契机。团结是一种艺术,没有高度政治修养的人,只会伤害团结,不能完成团结。

    曹操的政府军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邺城(河南省临漳县),纵兵大掠,幸亏曹操先生念及跟袁绍先生多年老友,下令对袁家不得有任何侵犯,这才保住袁家没有受到蹂躏。可是,当曹操先生的儿子曹丕,手提利剑,闯入袁绍先生官邸时,袁绍先生那位惹下滔天大祸的妻子刘老娘,跟本文的女主角甄洛女士,吓得紧紧的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历史真相:赵子龙并不是蜀国的“五虎上将”

下一篇:孙策、周瑜逼婚 二乔婚姻并非自愿?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